李玉安②

战斗英雄李玉安(1924~1997),河南台前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

  李玉安生于极其贫苦的农民家庭,16岁去东北当苦工。1946年,李玉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平会战中荣立一等功,辽西会战时立大功,平津战役又立战功,渡江作战再立一等功,跟随部队一直打到广西,先后荣立10次战功。

  1950年10月,李玉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112师335团1营3连副班长,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11月30日清晨,3连在松骨峰阻击南逃的美军2师第九团。100多名只配备步枪、机枪、手榴弹的志愿军战士,面对拥有十几架飞机、几十门大炮、几十辆坦克的摩托化部队,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5次反扑,毙敌600多人,敌我损失约6∶1,为志愿军'装口袋'聚歼逃敌立下特等功。战斗中李玉安代理排长指挥作战,身负重伤,昏倒于战场。战后作家魏巍采访时,把他误作烈士写入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李玉安并未牺牲,当晚苏醒后被朝鲜人民军一个司号员背到附近一间民房里,后被志愿军某部收容救治,辗转送回祖国。

  李玉安回到祖国后,几十年来一直隐功埋名,继续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始终保持着一位老战士、老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由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通讯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影响极大,当有人问起'《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里的李玉安是你吗'的时候,李玉安都以'那是重名重姓'搪塞过去。1952年7月,组织上按普通复员残疾军人,安排他到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粮库当了一名普通工人。1960年,他担任粮库检斤组组长,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1980年退休。李玉安对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从复员到退休,16次被评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选为粮库优秀党员,还当过县财贸系统的劳动模范。

  1990年2月,李玉安带着残废证和一本编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初中课本找到驻保定的原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公开了他的身份。李玉安活着的消息传开后,立即成为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李玉安的事迹,《人民日报》发表了'无名价更高'的评论文章。1990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省人民学习李玉安;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他'无私奉献的好党员'称号;商业部、全国财贸工会授予他'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民政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向李玉安学习活动。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省委组织部拍摄了以李玉安为原型的电视剧《硝烟散后》在全国播映。

  1990年8月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看望了李玉安。10月23日,李玉安应邀参加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出访朝鲜,在朝鲜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纪念活动。24日,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李玉安'一级国旗勋章'。1994年10月,李玉安作为全国英模参加建国45周年国庆观礼,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随后,李玉安回到阔别多年的河南故乡台前县,受到濮阳市委、市政府,台前县委、县政府及30万父老乡亲的热烈欢迎。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逝世于黑龙江省巴彦县。
来自百度百科

为您推荐

朋友节②

  朋友节起源于中国,阳历2月13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形为二月,故朋友节定在二月。13取谐音有'一生'之意,象征朋友是一生的朋友。阳历..

敬老节②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

七样菜②

  正月初七本地风俗,有食一种叫七样菜的习惯。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据传: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

中国海南岛欢乐节②

诺鲁兹②

  概述   伊朗春节在波斯语中叫做'诺鲁兹'(Nurouz),在波斯语里面的意思就是'新的一天'。'诺鲁兹'是伊朗人民的传统节日和全国性的节日。节日从伊朗历一月一日(相当于公历3月21日或我国的农历春分节)到十三日这段时间,..

努肉孜节②

  节日来源   '一年之计在于春。'智慧的穆斯林为了纪念春天的到来,把春分这一天当作了自己的节日,这就是努肉孜节。   节日介绍   努肉孜节,是乌孜别克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每年阳历3月2..

节后综合症②

  摘要:   节后综合症就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老人难以适应突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