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②

  华族

  1.华族是与夏族对应的名词,一个在战国时代末期才消失的词汇,在远古神话时代是划分两个部族的名词。

  后来,华族和夏族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逐渐融合,两个主要的部落联盟的融合标志着一个新的华夏族的日现雏形,华夏族作为后代汉族的前身和主体,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华

  '华'来源于'东夷之人'(《孟子》)有虞氏舜帝姚重华,华原意为眼睛里的瞳孔,重华就是两个瞳孔的意思,而初始是指舜帝统率的一个叫重的东夷氏族里的人民,狭义上的华族指东夷人,广义上指中原以东的以东夷为主的,与东夷人保持部落通婚和联姻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大都以龙,凤,蛇,鸟为图腾,原来广泛分布在中原,现在山东地区,淮河地区,以及周边地区,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一部分,其文化和血缘的源头是以太昊氏和少昊氏的东方诸部落,创造了一脉相承的东夷文明,诞生了一系列远古贤君,大多位列三皇五帝之位。

  华族多是农耕部落,创造了先进的炼铜技术,和弓箭技术,华族居住区号称君子之国,人民安居,讲究道德礼序,在远古时代是文明发达的部落联盟。

  在今陕西地区世居着另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夏族,但后来由于气候大变,夏族人在黄帝的带领下被迫东迁,想在丰腴的中原地区定居,于是与以炎帝为首的华族发生战争,由于华族分裂以及炎帝年老,华族战败,遂被迫退回今山东地区,炎帝被放逐到南方,之后被称为南方之神。

  但是东夷人并未放弃争夺中原的努力,一直在等待时机,终于另一东夷族部落首领蚩尤趁黄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时机,煽动华族东夷人起兵,并假借德高望重的炎帝之名,联合夸夫等部浩浩荡荡杀来,黄帝仓促应战,被击溃,后来逐渐陷入僵持,但后来被黄帝用计谋引诱蚩尤,结果蚩尤,夸夫被杀,东夷族联盟战争逐渐平息,东夷族和夏族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融合。

  期间既有夏启对东夷族用兵,也有东夷族旁支商人建立商朝,既有商纣对东夷的发起的'屠母之战',又有周人联合夏人、楚人、苗蛮、蛮貊等周围民族进占朝歌灭亡商朝,建立的周朝,周人自称'华',推行分封制,分封公国鲁,侯国齐,到东夷地区,周人分封的各诸侯国又自称'诸华'、'诸夏',分封制效果明显,建立了稳定的周王朝,到战国后期,华族与夏族的融合已经完成,一个新的华夏族正式的形成了,后来又以华夏族为基础融合周边部落,形成最后的汉族

  华夏民族是汉族的前身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日本华族

  2.华族是日本于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之间存在的贵族阶层。

  '华族'之出现是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确立'华族制度'的《华族令》则是于1884年7月7日制定。'华族'于1947年5月3日,随著战后日本国宪法生效而正式被废除。

  【概况】

  1869年,日本各地方诸侯版籍奉还之后,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大名'(诸侯)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1871年日本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华族成为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政治、经济特权。

  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其中,旧公卿家族根据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旧大名家族,根据石高(俸禄额)和在戊辰战争中的表现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根据华族令册封的公爵包括旧五摄家族(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原幕府将军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维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条实美、岩仓具视、毛利元德(长州藩主)、岛津忠义(萨摩藩主)、岛津久光(萨摩分家)计十一家。后陆续将维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县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园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义及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国顺由侯爵、伯爵晋升为公爵,共计19家。日韩合并后,义亲王李堈以及李键、李鍝等朝鲜王公也被册封为公爵。日本投降以后,公爵去世后爵位不再由其子继承,至1947年废除华族时,尚存岛津忠重、伊藤博精、鹰司信辅、徳大寺实厚、岩仓具荣、二条弼基、桂广太郎计七位公爵。

  华族令册封的侯爵包括旧七清华家族(其中三条家被册封为公爵,德大寺家和西园寺家后来晋升为公爵),羽林家,在戊辰战争中支持官军的广岛、冈山、鸟取等藩的藩主家,德川御三家,原琉球国王,维新功臣西乡隆盛、西乡从道,以及由皇族庶子降为臣籍的小松家、华顶家、山阶家等等。日韩合并后,4位李朝王族成员以及李完用等3名韩奸也被封为侯爵。

为您推荐

八番②

  【词语】:八番   【注音】:bāfān   【释义】: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元苗族部名。包括小龙番﹑大龙番、卧龙番﹑程番﹑洪番﹑方番﹑石番和卢番。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卧龙番﹑大龙番、小龙番、..

菜花节②

  一年一度的云南罗平油菜花节又吸引了大批旅游、摄影发烧友,趁花事正浓,一起去踏青探花吧。   罗平县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之称。境内聚居着汉、彝、布依、苗等民族,气候..

摔头胎②

  摔头胎,顾名思义,就是将第一胎出生的小孩摔死。这个风俗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元代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元代蒙古人掌握了中国政权,蒙古地方长官对所辖地方的女子有初夜权,新婚的女子前三天晚上必须去蒙古地方长官家中..

苏联霸权主义②

浮夸风②

  浮夸风是中国特定时期的产物,当时正在大搞'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

民族精神②

  党的十七大中中华民族精神被阐释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民族精..

波希米亚②

  捷克西部地区旧称。原是日耳曼语对于捷克区的称呼。广义指捷克区全部。狭义仅指今南、北摩拉维亚两州以外的捷克区。   波希米亚位于捷克共和国的中西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是吉普赛人的聚集地。追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