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在贵州省德江县举办的中国傩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记者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傩技表演。傩师们的真功夫,让每一位在场观众惊心动魄。
'上刀山'表演之前,记者先上前检验真假。锋利的刀刃将记者拿上去的塑料绳一下就割断了,连试3把都是如此,而20多把刀交错从高耸的木杆中一一穿过。在做过简单的仪式后,背着小孩的傩师爬上了刀梯。热闹的观众一下屏住了呼吸。傩师的腰和臀部向后拱起,踩着稳健的步伐向上攀登。每踩一步,观众的心都要随之紧张一下,而傩师却始终镇定自若。攀上顶峰,又有节奏地平稳'下山'。还未等观众恢复心跳的速度,他已抬起脚向所有人展示,果真毫无损伤。
这边还未结束,那边已从旺火中取下被烧得赤红的铁犁。傩师端起碗,先向上喷口水,烟雾腾起时,他迅速迈开双脚,从铁犁上划过。
精彩的傩技表演让人大开眼界,绝技的背后有何奥秘?遗憾的是,虽然采访了当地数位傩戏专家,记者只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德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黎世洪说,'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被割伤。'下火海'关键在那一口水,水喷洒上去的瞬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脚迅速划过可保无恙。傩戏专家李觉序说,过去他还见过尖刀刺身的表演,傩师同样安然无恙。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典故由来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
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
'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
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
'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傈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
上刀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