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词条顶端图片介绍:此图为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刘备像,为存世的最为客观的版本】刘备(161'223),字玄德,即蜀,三国时期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三国时期的。汉族,涿郡涿县(今省)人,中山靖王的后代,为三国蜀国君王。东末年,与、一道讨黄巾军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不成,潜逃。始得辅佐。后投靠大胜曹操于赤壁,入侵夺取益州与南中,自立为西蜀国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后来作诗说: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刘备生平】
刘备(161'223),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弘之子。在镇压黄巾起义时结识关羽、张飞二人。镇压黄巾后,刘备被封为安西县令,后因不满督邮对自己的百般刁难,鞭打督邮后弃官出走。后又投奔,被封为平原县令。其后,曹操攻打,向刘备求救,刘备遂从公孙瓒处借来数千兵马,当时公孙瓒手下的赵云也奉命随军。往徐州救援。此时吕布偷袭曹操的根据地濮阳,曹操不得已而退兵。刘备则进驻徐州。陶谦将城交与刘备。 之后,陶谦病故,将徐州城交与刘备,刘备遂自领为徐州牧。此后被曹操所败的前来投奔,刘备让其居小沛。后来,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吕布偷袭了徐州,刘备战败,转军海西。途中击杀在徐州、扬州为寇的、,并向吕布求和,吕布让刘备驻军小沛。其后袁术派带大军攻小沛,吕布知道的道理,用''救了刘备。但其后,刘备再度召集万余人的军队,吕布于是率军进攻小沛。刘备战败,只能前往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刘备为牧,至此人称刘备为'刘豫州'。
其后袁术称帝,曹操动员刘备、吕布、三路人马攻打,占寿春后刘备前往小沛。其后曹操欲讨伐吕布,便派联合刘备一起讨伐吕布。吕布得知后派攻破小沛,刘备只得逃回曹操营寨。城破,白门楼上,吕布意欲投降,曹操也想要收服之意,询问于刘备,刘备厌恶吕布,深知其乃无义之人,劝曹操杀之,于是吕布遂死。其后,刘备随曹操一起回许都,而曹操此时野心膨胀,心生不臣,刘备感到惴惴不安,不愿久居人下,''后,刘备更是担心,以韬晦之计骗过曹操,以打袁术为借口,向曹操借兵,曹操允之。未至,袁术病死,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攻占徐州。曹操闻讯后率大军攻城,刘备认为袁绍大军压境,曹操不可能进攻自己,因此遭受奇袭而大败,刘备单骑逃往河北投青州袁绍之子袁谭,袁绍得知后以礼相待,出邺城200里迎接刘备。后被袁绍派往汝南,策反依附曹操的黄巾余党,骚扰曹操后方的许昌。率军反击,刘备战败逃回袁绍处。刘备察觉袁绍不能成器,想要离开袁绍,于是说服袁绍再度来到汝南,并联合,曹操派蔡阳进攻,刘备轻松击败蔡阳,并取其首级。(刘辟、龚都与演义中不同,未死,战后不知所踪)
演义中,又叹玄德曰:
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还有一首: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击败袁绍后,曹操率军攻打汝南,刘备深知不敌,向南撤退,派、前往荆州游说,刘表出郊相迎,待之以上宾之礼。但刘表为人外宽内忌,嫉妒刘备的才能,刘备到荆州后,荆州士人仰慕刘备之名,与之交好,刘表更是因此不信任刘备,暗地里提防他,刘备几次献计袭击许昌,刘表都不采纳。一次酒会上,刘备看到自己腿上长了肥肉,感叹老年将至而无法建功立业,就是的来历,刘表愈加猜忌刘备,让刘备驻军新野。202年,刘表命刘备带军北上,夏侯惇、、率军抵挡。刘备伪退,设下伏兵,李典觉得有诈,劝谏,夏侯惇不听,被刘备打败,幸好李典及时赶来,刘备军力过少,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退军。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208年,刘表病死,曹操此时亲率大军南下,次子投降曹操,长子联合刘备。刘备从新野撤往江夏,路经襄阳时,很多荆州士人投靠刘备,有人劝说刘备抛弃他们,轻骑前进,但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游说抗曹,孙权以为将军率军三万,联合刘备军两万,在赤壁大破曹军,曹兵撤回江陵。刘备迅速夺取荆南四郡,孙权感到惧怕此,将其妹嫁给刘备,以促成孙刘联盟,并在周瑜主持下将江陵借与刘备。之后刘备采纳谋士殷观的计策,允许孙权伐蜀但自己按兵不动,使孙权不敢窥视益州,东吴伐蜀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建安十六年,刘备借口帮助讨伐,以、为内应进入益州。刘备北进至葭萌便停军,收买人心。后来张松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反目。刘璋派遣刘璝、冷苞、、邓贤等在涪阻击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张任逃亡,其余皆死。刘备进军雒城,在攻城时中箭身亡,年仅36岁。于是法正继承庞统谋士之职。一年后,雒城被攻破,张任不愿投降,刘备杀之。包围成都时,刘备让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进入益州。成都城前,马超加入,马超劝降了刘璋,刘备遂自领为益州牧。建安二十年,入侵蜀中,被张飞击败。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因兵马整齐,便起兵攻汉中,欲收东川。刘备采纳法正的计谋,夜袭,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刘备获得主动权,待曹操亲自到来后壁垒不战,只派小股部队在外骚扰曹操的运粮部队,曹操无奈退军。刘备获得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其后,关羽起兵攻樊城,水淹七军,抓住于禁,但曹、孙联合,在徐晃、曹仁、满宠以及吕蒙从背后奇袭荆州,关羽走投无路,最后在麦城被俘惨遭杀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驾崩,享年66岁。次子继任魏王之位,其后废汉献帝,建立了,称魏文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蜀汉,称昭烈帝,蜀国政权正式建立。
次年,为夺回荆州,出兵攻打东吴(兵力不详,通常认为在5~10万之间)。其先,蜀军士气旺盛,势如破竹,先后击破李异、刘阿等。孙权以为将军,陆逊坚守不战。时过一年,蜀军士气低落。陆逊趁蜀军战意已无之时用火攻,蜀军大败,刘备只能狼狈逃走。刘备逃至白帝城,在此驻扎。孙权为持续孙刘联盟,遣使求和。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病情恶化,从成都招来蜀相诸葛亮,以后事、、托之。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驾崩,终年63岁。
【刘备年表】
161年(1岁):出生于,以卖草鞋为生。184年(24岁):应征入伍,讨伐军。
194年(34岁):徐州牧陶谦病逝,刘备受托接任徐州牧。
195年(35岁):与吕布议和,驻扎小沛。
196年(36岁):吕布派兵进攻,战败投靠曹操。
199年(39岁):借兵灭袁术、占徐州、反曹操。
200年(40岁):投靠,后逃亡。
201年(41岁):投靠刘表,但不为信任。
207年(47岁):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48岁):结盟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49岁):任牧,与孙权联姻。
211年(51岁):自与副军师庞统等入川。
214年(54岁):劝降刘璋,夺取,领益州牧。
215年(55岁):孙权派兵攻打荆州,后刘、孙议和,分占荆州。
219年(59岁):攻陷,进位汉中王。
221年(61岁):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2年(62岁):为夺回荆州,兴兵伐吴,兵败。
223年(63岁):崩于白帝城。
【人物特征】
刘备身高七尺五寸(172.25cm),垂手下膝,眼能看到耳朵。无胡须,就此曾被刘璋时官吏取笑。为人不太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不甚爱读书,喜玩狗马、听音乐、穿美丽的衣服、与豪杰交朋友,而且善待下人、百姓,有说曾因其仁德而感动了一位刺客,放弃刺杀刘备。刘备是个有理想有野心的枭雄。儿时童年戏言不足信,但在荆州时,一次与刘表饮酒时,如厕时见髀里肉生,感叹自己早年征战四处、身不离鞍,但现在征战不再,髀里肉生,感触落泪。更多次建议刘表北伐,但刘表都不接受。
【刘备家庭】
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此项从演义,事实上刘备宗谱史书上历来有争议,且由于刘胜有120多个儿子,这项考证极其困难)祖父:
* ,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父:
* ,末年官吏。
妻:
* 昭烈皇后,又称,沛人,刘备的爱妾,贤内助,刘禅的生母。也是蜀中有名的美人。曾于长坂坡被困,幸得解救。后病死,谥皇思夫人,后再追谥昭烈皇后,与刘备合葬。
* ,糜竺的妹妹,刘备在徐州落难时,糜竺将她嫁给刘备。
* 孙夫人,孙权的妹妹,曾与刘备结成政治婚姻。刘备入蜀后两人离异,孙权接她回到东吴。(演义记为孙仁,汉晋春秋记为孙仁献,甘露寺记作孙尚香,均不可信)
* ,名吴苋,的妹妹,刘备入蜀后纳为夫人,后为汉中王后。刘禅即位时,尊她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八年病死,与刘备合葬。
子:
* ,刘备养子。本姓寇,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他被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 刘禅,刘备长子,甘夫人所生,后登上皇位。蜀灭亡后,成为魏的俘虏。
* ,刘备次子。穆皇后。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 ,刘备三子。穆皇后。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孙:
* ,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 刘瑶,刘禅二子,蜀亡后投降。死因同刘璿。
* 刘琮,刘禅三子,蜀亡后投降。死因同刘璿。
* 刘瓒,刘禅四子,蜀亡后投降。死因同刘璿。
* ,刘禅五子,北地王,反对降魏的提议,被刘禅逐出宫,蜀亡后自杀。
* 刘恂,刘禅六子,蜀亡后投降。死因同刘璿。
* 刘璩,刘禅七子,蜀亡后投降。死因同刘璿。
* 刘胤,刘理长子,封为哀王。十九岁卒。
* 刘辑,刘理次子,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曾孙:
* 刘承,刘胤之子,封为殇王,二十岁卒。
* 刘玄,刘永之孙,蜀亡后投降,避过永嘉之乱,居于四川成都。
【人物评价】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刘备雄才。'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上表刘禅)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备语录】
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备遗诏;《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夫济大事必,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
【简明历史传记】
刘备琐事1.《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
这件事一方面显示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
2.《三国志》: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3.《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
4.《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
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仍然能保持镇静,不怒气冲冲,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
5.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与刘备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称道的。
6.曹公遣刺客见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备计。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须臾,客如厕,备谓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亮问所在,备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墙而走。
这件事后人认为其一点重重,破绽多多,但无论如何,只通过谈话就了解了一个人的能力,这都显示了刘备极强的知人识人能力之强。
【刘备敕刘禅遗诏】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关于刘备的成语】
1、髀肉复生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先主备传》裴注引《九州春秋》曰:'(刘)备任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说解:髀,指大腿。'髀里肉生'是刘备感叹自己长期不骑马征战,大腿里侧渐胖,白自耗费了宝贵时光。后以此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也作'髀肉复生'。《野叟曝言》二十一回:'又李笑道:'连日缠绵床席,几令我有髀肉复生之叹,今日且挝一回褐鼓,以博贤妹们一笑。''
2、求田问舍
释源:《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沦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土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色,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说解:求田问舍,原是刘备说许汜为国士,处纷乱之世,而无效主之志,只知道买田置屋,为个人利益打算,没有远大志向。后以求田问舍形容专营私利而胸无大志之士。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后语】:刘备访贤
【灯迷】:刘备请孔明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4、如鱼得水
【解释】: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示例】:若使他回来了,我们就应该~,欢喜的了不得,那里还有功夫在这里纳闷呢!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近义词】:如虎添翼、情投意合
【反义词】:寸步难行
【歇后语】:刘备遇孔明
【灯谜】:渔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5、后患无穷
【解释】: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
【示例】:纵容破坏植被、滥砍乱伐,是~的事。
【近义词】:放虎归山、祸不单行
【反义词】:斩草除根、后福无量
【语法】:主谓式;作分句;含贬义
【歇后语】:打蛇不死;关门养狗
【灯谜】:关门养狗;放虎归山;除恶不尽
【故事】: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刘备招兵买马到徐州去攻打袁绍。谋士郭嘉听说放走了刘备,肯定会后患无穷。曹操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就带兵攻打徐州,刘备赶紧投靠了袁绍
【有关刘备的歇后语】
1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2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
3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4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5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6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7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8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9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10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1.刘备的天下''哭来的
12.刘备走西川------熟径
【参考文献】
1.《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2.事实上汉献帝并没有被加害而死,他在退位后被曹魏封为山阳公,后来于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驾崩,享年54岁。
3.《三国志'赵云传》引《云别传》: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听,遂东征。
4.《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剧曲表演】
小说《三国演义》为塑造人物性格,将刘备描写成极仁爱的君主,不愿为争天下而背叛别人,甚至有歇后语说:'刘备的天下 '' 哭来的'。但实际上,刘备虽数次失败,但仍坚持奋斗。剧曲一的刘备为老生所演,而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例如《刘备过江招亲》、《甘露寺》就是著名的剧目。
【刘备的性、情、命和他的时代】
陈寿《三国志》评语说刘备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陈寿在一边肯定了刘备这个人的同时也肯定了他的祖先刘邦。据说刘邦与刘备的关系还不止于血缘,《三国演义》的前身是大约成书于元朝的《新全相三国志评话》,兜头即是一个很怪的情节:被刘邦当作威胁而杀掉的汉初三大功臣韩信、彭越和英布阴魂不散到处告状,时间不觉已是汉末,正好在阴间遇上书生司马仲相,便托他了结此案,司马仲相断狱认为三人确系被冤杀,于是便帮他们复仇雪恨,韩信投生为曹操、彭越投生为刘备、英布便是孙权,至于刘邦,则托生为汉献帝,受曹氏挟制,吕后转世即为后来遭杀的伏皇后,司马仲相成为司马仲达(司马懿),缔造司马氏政权结束三国纷争,只是韩信的谋士蒯通却投胎变成了诸葛亮去西蜀一乱到底扶保'彭越'去了。
至明初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终于删去了以上过于怪力乱神的穿越\转世情节,至此,刘备正式成为在那个时代被寄托了理想、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式人物。
符号式的人物一定不可爱,于是鲁迅先生说:'(罗贯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虚伪的人有谁会喜欢?
所以,我想,按照陈寿所记述的他的性情,刘备在天之灵必定也是希望自己在人们心中是有着'高祖之风'的可爱型的男子吧。
《史记》里写范增对刘邦的评价:'贪于财货,好美姬',倒衬托了大无赖刘邦的有血有肉 ,而刘备那句颇具争议性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也不能证明他自己就是一个禁欲主义者。
东晋王嘉的笔记《王子年拾遗记》里就记录了一个关于刘备的低俗故事,'河南献玉人高三尺,(刘备)乃取玉人置后侧,昼则讲说军谋,夕则拥后(即甘夫人)而玩玉人',后来甘后实在忍无可忍,便引子罕不以玉为宝的典故,以及当前恶劣的国际形势来劝诫夫君,于是'先主乃撤玉人像''当时君子以甘后为神智妇人。'事实上,刘备与甘夫人之间的感情还是蛮深厚的,《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里记诸葛亮对后主的奏疏中有'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甘夫人)神柩在远飘飖,特遣使者奉迎(与其合葬)'的句子,事实上最终陪伴刘先主长眠于地下的人也正是他所笃爱的甘夫人。
若是继续以刘备的生平与刘邦的事迹相参照,则可以看出另一个相通之处是,两人都是由力量极弱而经屡次挫折然后一跃而起,成就伟岸事业,只可惜刘备的对手曹操却和项羽完全不同,正如陈寿所言,他到底是'机权干略,不逮魏武'的呀。
' 青梅煮酒'与'鸿门宴'。
二者亦有颇多相似之处,一个人做东威风凛凛,另一个夹着尾巴装傻充愣。不过我却不信曹操在当时是想要抓个把柄诛杀刘玄德的。豪迈的诗人曹孟德既然已经看出了对方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危险分子,也就根本没有必要去做什么试探了,要杀便杀正是曹老瞒的风格即使是在梦中''可是他毕竟是爱才的人,方今正在用人之际,更何况刘备手下的关张二将也是他想要收为己用的对象,后来在他手心里捏着的关羽都已言明'降汉不降曹'了,他还舍不得杀,一心想让云长心悦诚服,可惜失败。
相比于曹操的心思,刘备是稍差一点,以至于老有人说他虚伪做作,不过我却以为《三国演义》写他在青梅煮酒之时的'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确实并非做伪,因为惜墨如金的《三国志》也不忘如实记载玄德的这次失态:'先主方食,失匕箸',陈寿没有记载这时的打雷,我想,可能当时的天气只是罗贯中的虚构吧,不然咱们的主人公就显得太胆小太没面子了。
即使是后来遭人诟病的'刘备摔孩子'也非是完全用来'收买人心'的,也许恰恰相反,这一事件所表现出的乃是他的真性情,作为一个男人,不得不一而再的舍弃妻子狼狈逃命,虽然按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这种行为对于一个乱世中的军阀来说还是可以原谅的,但作为一个男人,在他心中必定也是认为自己是及其失败窝囊透顶的家伙,《三国演义》写他所宠爱的糜夫人已经投井死去,也许,玄德此时是盼着子龙是救着糜夫人生还的''母子平安该多好''即使不能全都生还''
可惜子龙拼得性命也只救回了襁褓中的阿斗,此时如慈父般抱起儿子的刘备一定是伤心不能自已的,一是自伤自己事业的屡屡受挫,二是自己居然屡屡被迫舍弃妻儿抱头鼠窜,他垂首看到跪着的满脸血污的赵子龙,心中之苦终于难以抑止,若不是这孩子,糜夫人或许还有望生还,而且,'为此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这复杂心情交织在一起,任谁都是不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了,怎么可能还去想到什么'收买人心'。
刘备经赤壁之战而得到栖身之地时已近'知天命'的年龄了,此后又经历在夹缝中的连年苦战,现在终于像高祖当年那样占据汉中之地了,兴复汉室也许真的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吧,然而此时却接连传来噩耗,关张二将死于非命。
赵云和诸葛亮都来劝阻执意讨伐东吴为兄弟复仇的刘备,'现在的敌人是北方的曹魏啊',他们这样苦口婆心地劝阻皇帝刘备。
此时的刘备仍然是当年青梅煮酒时曹操口中的那个英雄,可是注定是一个与失败相伴终生的悲剧英雄,复兴汉朝的事业当然重要,但在刘备心中,却还有更为重要的''兄弟的手足之情。以他的眼光,是知道若是自己一意孤行,经营四十余年才攒聚起来的事业就可能一朝倾覆的,而且即使征吴胜利,得胜的蜀汉在战争的烂摊子中也不一定能够战败坐山观虎斗的曹魏,或许,自己在出兵向东之时,阴险的曹丕会从背后袭击我们''昭烈皇帝刘备此时只想为兄弟报仇。
《三国演义》中的所谓'仁义之君'就是这样在失败的序曲中诞生的。
从前,他曾经不顾自己和妻儿的安危引领十万百姓辗转逃亡、吃尽苦头;现在,已成为一国之君和大汉希望的他又要因为兄弟的缘故而冒险东征了。
罗贯中或许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当代恐怖的屠夫皇帝朱元璋若是能够如刘备这般仁义该多好''他不知道,朱元璋如果是刘备的话,就不会成为天下的主宰。
刘备战败之后逃到白帝城,又在永安宫中静待生命的结束,在逃亡中走完一辈子的他终于是难逃受挫的宿命吧,现在,自己的逃奔生涯要划上句号了。
少年时代家乡的桑树下面,他曾经指着它茂盛的叶子说道:'吾必当(像一个天子那样)乘此羽葆盖车。'现在,他得到了'羽葆盖车',却经受了比别的天子多得多的失败和折磨,因为以他的性情,他总是在心中经历着矛盾和抉择,虽然在自己身上继承着'高祖之风'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像祖先那样狠心和无赖,
而且,四百年前的时代如此渺茫,从那时留传至今的种种智慧和手段在这样浪漫的黑暗岁月里显得破旧落伍格格不入,更遑论被评价为有着'高祖之风'的他的性情,四百年大汉雄风早就成为不能穿破鲁缟的末路之弩,停滞了数百年的社会需要变化、需要分崩离析,甚至需要混乱和荡然无存!
他所立志恢复的王朝连同它的制度一起都已经足够腐朽,已经成为革命的对象,而革命的权柄却在曹魏和东吴手中。
一切注定往而不复,即使被老天赋予了青史留名雕刻道德塑像的使命,却终逃不过屡败屡战最终事业付水东流的宿命。
他死时不忘对国家的希望之星诸葛孔明说起马谡的'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可见他确实继承了刘邦知人识人的长处,这一点恐怕是政治家诸葛亮所无法比拟的''大军师的街亭之败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他对后主的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也足以成就这个失败者的不朽。
他的继承者刘后主后来被讥刺为无能之辈,不过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后主刘禅其实是如同西罗马末代君主罗慕洛斯大帝(可参见瑞士剧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同名剧本)那样的大智若愚之人。
【刘备是皇叔吗】
人们认为刘备是皇叔的主要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列述的刘备先祖世系;'献帝设朝,操表奏玄德军功,引玄德见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请入偏殿叙叔侄之礼。帝暗思:'曹操弄权,国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设宴款待毕,玄德谢恩出朝。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此世系表显然出自罗贯中的编造,因其不见于《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在千百年历史长河中不见其蛛丝马迹,现今的考古挖掘也未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古代不少史学家也对刘备的身世存在怀疑。《三国志》的注释者裴松之就指出;'先主(指刘备)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元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认为;'《蜀书》云备中山靖王胜子陆城亭侯贞之后,然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可见,不仅世系表未见史载,甚至刘备的皇族身份也没有得到史学界的完全肯定。
假使世系表是真的,刘备也非皇叔。据当代三国史学家张作耀先生考证,《三国演义》列述刘备先祖世系,从汉景帝刘启到刘备共十九代。而东汉光武帝刘秀为汉景帝六世孙,汉献帝刘协则为光武帝八世孙,从景帝到献帝共十四代。对照汉代帝王世系和《三国演义》描述的刘备世系表,不难看出,刘备的辈分比汉献帝小五代,刘协又何以认刘备为皇叔呢?罗贯中在编造刘备家世时犯了个低级错误。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刘备并非皇叔,'刘皇叔'只是罗贯中为了抬高刘备的地位而杜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