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 )
拾椹供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有一天,蔡顺出外去采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或紫色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一点的.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篮子呢?因为比较熟的桑椹是黑色或紫色的,还不是很熟的是红色的.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强盗.
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为什么采的桑椹要分成两个筐子?'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红的是不太熟的是留给我自己吃的.
强盗们听了很感动,强盗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为什么会把他给放了?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人也会被感化.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责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作好,来影响他,影响社会.
强盗们因为感动,就把一些米和一些东西送给他,让他拿这些东西来奉养母亲.然而他并没有拿.因为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物品的来路是否清楚.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九思'就是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关照,时时反思.这九思中就提到'见得思义'我们要获得任何 一样东西,首先要考虑他的来路是否符合道义,假如与道义相违背就绝对不能动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们跟孩子们每讲一个故事,其中都蕴涵着很多道理.这个故事蕴涵的第一个道理是:'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第三个道理是'见得思义'当我们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假如不把这些道理讲开,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听了一个故事.假如只是单纯讲道理,没有讲故事,一般人听久了道理可能会昏沉.所以要理与事要融合在一起,要理事圆融的来讲故事.
'
蔡礼旭老师讲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