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意义上的利益平衡指的是代表私权的个人利益与代表公权的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复杂的利益交织中,理清利益脉络,找准利益平衡点,至关重要。获得这样一个合作的基本前提固然不易,但决定合作成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则在于找到一个合作各方的利益平衡点,而做到这一点尤难。开展合作有着共同利益并得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基础,但在事实上,合作各方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其价值取向和利益目标有着具体的甚至是重要的差别。这种共同利益下面的利益差别,如果得不到有效调和,就可能产生导致利益共同体走向松散甚至瓦解的离心力。但所谓利益平衡的过程,乃是一个随着情势(内部的与外部的)变动而不断变化的过程。换言之,利益平衡点是一个经常移动的'点'。这样一个'点',不可能'先验'地发现,而只能在逐步展开的合作实践中被发现。
附:平衡''对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反思
每当社会步入一个新的时期,总不免引起人们对以往历史的反思,以便使今后有所遵循。在新的千年开始的时候,人们纷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新千年的祝贺,但在一些主流思潮中却忽视了对人类刚刚开始的几千年文明的回顾和思考。比如美国总统布什沉醉在称霸世界的无所顾忌之中,更多的人则许诺未来是一个多么灿烂的世界。人们对占有更多的财富,消耗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金钱引以自豪。与此同时也排放了更多的气态、液态、固态和放射性废弃物,制造了更多的荒漠,毁灭了更多的青山,侵占了更多的土地,使人们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饮用水,吃到不被污染的食物这些基本需求都成为奢望。这些都是人类迎接新的千年的无法回避的见面礼。在科学技术赋予人更大的能力时人们把追求炫耀奢华而非生活真正需要的东西当成了冠冕堂皇的目标。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勤劳节约的古训在人们对美国文明的啧啧称赞声中销声匿迹。在追求物欲的一片喧嚣声中,人们无暇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是在干什么。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我在介绍天文学的书中看到几十亿年后地球将被太阳的烈焰吞噬时感到非常不安,现在看来这真是杞人忧天。因为人类的文明如果只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而不去考虑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千秋万代的繁衍生息,则这种文明远远到不了这一天!这种忧虑并不包括随时随地都可能落在我们头上的核炸弹!
人类的智慧在于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在新的千年到来的时候,我感到应该对人类刚刚开始的文明有所反思(如果人们愿意自己的文明能够天长日久的话)。但是反思的结果是什么,也就是怎样表达这种反思,却始终形不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那么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症结应该怎样高度概括地进行表达,我从一直指导着中国医药学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中得到了启发。五行学说是说明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做到生生不息的学说。而人类几千年文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正是因为人类与自然界的不平衡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吗?人类是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但这种文明从总体上说建立在不平衡的基础上,是一种不平衡的文明。一开始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这种不平衡表现得不明显,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不平衡已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达到了我们不能对这种文明只是歌功颂德并且执迷不悟的程度。
文明发展到今天,错不在文明本身,而在它的前进方向上。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方面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就是计划生育。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然而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我们要做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在新的千年里,我们必须树立追求平衡的观念,要做到平衡必须全面考虑事物的各个方面,不仅考虑人的活动为我们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人的活动给我们带来的负作用,并将这些负作用及时地加以消除。将我们的文明从不考虑平衡迅速转移到寻找平衡的基础之上。从只顾一代一时的繁华迅速移植到千秋万代人类生生不息,满足人的真正需求所需要的享受之上。从只以单项指标GDP(国民生产总值)为导向的虚幻发展观迅速过渡到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上。
平衡这一哲学命题代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可以说没有平衡,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达尔文向人们提出了适者生存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而不平衡的文明只能使人类短暂地看上去是称霸地球的强者,却不是一个适者。
在这一命题下面就可以展开一系列的子命题:一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首先要保证生物多样化状态,使地球上现有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要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要有青山、土地和水域保持自然状态。对自然无休止地干预(既包括我们最常见的对自然状态的直接摧毁,也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干预。一般我们认为这种干预是在建设开发)已经并且正在失去我们所需要的必须世代相传的宝贵自然财富。在野生环境已不多时自然状态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读者》杂志最近发表了《公路与生态》一文,由于公路(铁路)的隔离已经给陆地动物的迁徙造成严重困难,'公路(铁路)杀手'已影响到许多物种的存活。讲生态平衡不能不提到微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已经严重破坏了这一平衡。人类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到今天,靠得是人体自身机能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这是人类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针灸、推拿、瑜伽、合理的身体锻炼以及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等都是这一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过分依赖抗生素则是我们现在对子孙后代最不负责任的行为之一。
二是物质平衡,地球上有限的物质如不循环利用有朝一日我们会陷入既无物可用,又处在各种固、液、气态垃圾包围之中的窘境。不停地排放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气体已经使我们感受到对生存的威胁。暖冬、暖冬、又一个暖冬已经对我们敲响了震耳欲聋的警钟。地下水的污染可能使我们永远都无法再喝到清洁的饮用水。矿产资源现在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枯竭。可以说没有物质的循环利用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三是能源平衡,地球上的能源来自太阳,太阳能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绿色植物不仅是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还是物质平衡和能源平衡的关键环节。人类必须进行和森林一样的立体绿化而不是像种草皮那样浪费土地和阳光,用现代技术从植物中获取大量的能源以及物质来源。我们不能陷入把城市建成热岛然后又大量消耗电力用于空调的怪圈,营造'城市绿肺'已经刻不容缓。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直接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来获取绿色能源。
四是人的欲望的平衡,是大自然提供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条件,如果人对大自然的恩赐视而不见,不怀感恩的心态,非要像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所描写的'守着木盆的老太婆'一样恨不得把整个地球占为已有,把自然环境都破坏殆尽,而且以鼓吹和实现这种无止境的欲望为荣,那么谁也帮不了人类的忙。事实上现代许多鼓吹无止境地追求财富的理念恰恰就是'守着木盆的老太婆'的理念!!除了物欲的平衡,人们还要有权欲和情欲的平衡。贪婪的权欲是制造战争和杀戮的重要根源。不适当的情欲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为了实现这些平衡,人类必须采取一些果断措施。计划生育是重要措施之一。同时遏制人类无休止膨胀的欲望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万元大餐未必能比几元钱的一餐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百万豪车不过是拉着几个沙发;千万豪宅不过是遮风挡雨之所;彻夜不眠的豪灯则是在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
古往今来许多'英雄豪杰'在成就伟业的同时也是大肆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元凶。在新的千年里我们要为英雄进行新的定义,他们必须是带领人类实现平衡文明的典范,是为子孙后代留下净土蓝天的典范。
平衡这一概念,推之可大,缩之可小,大之宇宙自然、人类文明,小之企业、家庭、个人的日常琐事。平衡既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也是个人保健、长寿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石。如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平衡,锻炼和休息的平衡,等等。平衡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如性别平衡,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平衡,社会人才结构的平衡,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平衡,断然阻止艾滋病扩散蔓延危及人类生存与体现人文关怀的平衡等等。至于平衡在各门自然科学、应用技术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具体内容本文就无法一一涉及了。
平衡这一观念涉及到事物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地衡量。也就是说平衡的观念是一种多元论的观念,而不是只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造成最大灾难的除了战争,还有瘟疫即重大传染性疾病。有些古代文明的消失就是由于疾病造成的。现在如果不能断然扼制猖狂蔓延的艾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潜在的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庞大耐药菌群产生的疾病暴发,那么人类的许多辉煌成果都将会黯然失色。当然这是我们绝对不希望出现的。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衡观念,'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在中医理论中更是处处体现着平衡观念,'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学说就是一种平衡学说。
现代哲学中'度'的概念也体现了平衡的观点。我们对自然界的干预,对资源的攫取都有一个度的范围,一旦超过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失去了平衡,就会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的重大转折。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平衡理论就是要我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类、对得起子孙万代的理论。
当然平衡也有积极的平衡和消极的平衡。'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种消极的平衡。而面对现实,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现在做起,把现在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做起来,把不该做的事情停下来,这样才能以积极的平衡观笑对子孙,笑对未来,笑对人类。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以平衡的观点又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任何人(不管以什么名义,不管有什么样的五彩缤纷的光环)的许诺都不会改变客观事实,只有真实地面对客观事实的语言才是诚信的语言,才是负责的语言,才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语言。国际歌中这样写道:'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我们从每一件实事做起吧!!
附2:用《利益论》看生态平衡的关系
平衡有无准星呢?它在哪里呢?它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生态、环保、生活、现行管理体制等方面,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不难发现,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必然要经过一个全面的利益估算与衡量。这就是利益平衡原则的适用。可是,当各方有各方的利益,当双方利益不同甚至冲突时,平衡就可能失去平衡。
比如:人的身体机能失去平衡,就要得病甚至死亡;一个地方的生态失去平衡,别的地方也会品尝苦果;整个生态失去平衡,人类整体的生存环境就会恶化。这就是制衡定律的现实反映:只有以相同的占有力才能相互制衡利益的平衡实质。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来几次'沙尘暴'的大面积降落等是生态严重失衡的反映。还有'非典'和'禽流感'相继暴发,我们不知道下一次会是什么。从艾滋病到'非典',从疯牛病到禽流感,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疟疾、麻疹、霍乱等,有100多种疾病都来自于其他生物。病毒一再从动物蔓延到人类,是动物跟人过不去?还是人和动物过不去?在这个星球上,人类到底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太多的问题值得人类反思,这些王大豪已在《利益论》中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生态平衡的奥秘,也是人类社会利益平衡的奥秘。'
根据这一理论指导应当引起我们对现行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如不能制止严重破坏自然平衡的行为,不能与生物界和谐共存,人类可能会像恐龙一样因'特化'走向灭绝。
作为同一星球上的生命,动物或者植物也有自己的权利,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与人类在资源和栖息地的竞争中,似乎不是人类的对手,他们处于一种被动占有的状态。但他们却以另一种形式在报复人类,这就是不能相互制衡造成的悲剧。决策法则告诉我们,决策结果是利益各方妥协的结果。可是飞禽不能投票,走兽也不能投票,那些草地和冰川更不能投票,人类在民主中一意孤行。为防治禽流感,我们对家禽实施扑杀;为了对付非典,我们对果子狸实行灭杀,可惜他们没有反抗和申诉的权利。如果所有的动物都对人类构成威胁,那我们也都赶尽杀绝?如此一来,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结果呢?那是人类自掘坟墓。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以相同的占有力才能相互制衡,才能相得益彰。
人类与动物应保持应有的距离和应有的尊重,尊重'动物权'和'生物权'。就是让人类和动物都处在一个平和的生活状态中。为此《利益论》精辟地指出:'生态平衡的奥秘是:谁都需要谁,谁都能够制约谁,又谁都无法绝对制约谁。'因此,即使不出于最终人类利益本身的目的,作为万物之灵长,也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从前,我们把对人类有益的称为'益虫'、'益鸟',把对自己有害的描绘成童话里的恶兽,正表现了人类的狭隘和知识上的无知。我们把'害虫'都杀死的时候,发现'益鸟'也不再叫了,春天也变成了'寂静的春天'。这正是相互利益失衡造成的恶果。
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宰,野生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物链中的一环,都有着生存的权利。对野生动物的残忍,就是对生命的漠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所以,关爱野生动物,弘扬人类的善心,是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体现出人类关怀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改善动物处境的同时,也完善了人类。
而今天王大豪的《利益论》从理论上给我们阐述了利益失衡的危害,提供了相互制衡的理论依据。现在各种全球性的环境管理、生态环境机制正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进展实在太慢。然而,如果我们用《利益论》的相互制衡理论指导制定一些有效的、可靠的干预手段,可能会使我们更快地达到可持续发展。若想避免新千年受到一些重大生态灾难的困扰,那就必须迅速着手实行制衡定律:'只有以相同的占有力才能相互制衡'法则,融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因此我们只有处于《利益论》'利益平衡状态,也就是占有力相互制衡的状态,只有以相同的占有力才能相互制衡。利益平衡,是相同的占有力之间相互制约的必然结果。占有力不同,制约是有限的。占有力相同,制约才能够达到制衡(平衡)的状态。'才能达到人与地球共处最佳生存状况。
王大豪提出的'相互制衡利益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现行的日益恶化的生态失衡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附3:立法平衡
在谈立法平衡之前,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平衡?所谓平衡,是指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引申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在质量和程度上均等或大致均等。在哲学上亦称均衡,是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与平衡有关,如经济平衡、生态平衡、心理平衡、利益平衡、矛盾平衡等等。平衡还可以分为绝对平衡和相对平衡、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等。可以说,平衡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没有平衡,社会是矛盾、不和谐和不稳定的。
立法也需要平衡。立法平衡,是指对一个立法项目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衡量,从制度上确定各方权益,使各方权益均等或者大致均等。法律的作用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平衡各种矛盾。法律是社会关系的平衡器、调节器,可以防止纷争,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我认为,立法就是制造法律平衡器的工厂,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都是通过立法机关这个工厂生产加工出来的。立法本身不是孤立的法律现象或法律行为,立法在生成法律规范的过程中,表现于各种社会关系产生联系,是将一般的社会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将现有的法律关系稳固为一定的状态。立法平衡,必须调节好立法与执法或司法、立法与社会环境、立法与经济发展、立法主体与其他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利益均衡等。
立法平衡,对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平衡矛盾,化解各类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政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法平衡,就是在立法中选择兼顾各种主体之间权益的最佳方案,不能偏废,不能厚此薄彼。平衡各方利益是法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精神,只顾及管理者的利益而不顾被管理者的利益;只赋予行政机关权利而不赋予行政机关义务,或者只赋予义务而不赋予权利;只赋予公民法人的义务而不赋予公民法人的权利,或者只赋予权利而不赋予义务,都是违背法律基本精神的,与法律的调节、平衡作用是不相符的。因此,把握好立法平衡、兼顾各方利益,始终是立法机关、立法工作者的基本准则、行为要素和职业操守。
立法平衡,是在坚持原则、服从大局前提下的平衡。并不是无原则的平衡,不是迁就、照顾、'和稀泥';也不是谈判、妥协;更不是'买小菜',讨价还价。立法平衡,讲的是相对的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平衡。绝对的平衡是没有的,是不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讲求立法平衡,要正确处理好绝对平衡与相对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把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这个前提下,坚持立法平衡,兼顾各方利益是必要的。兼顾各方利益,要以不损害他方利益为前提。在管理方与相对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博弈的同时,减少降低摩擦成本,实现各方利益双赢,这是立法最为理想的结果。如果主体地位不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等,利益不均衡,这样的立法是没有生命力的,是苍白无力、没有权威、难以服众的,也是执行不了的。
立法能否平衡,与立法机关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特别是与立法者的素质、水平、能力关系极大。凡是立法者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平衡意识好、协调能力强、作风过得硬、公道正派的,一般来讲,立出的法是全面的、高质量的、受欢迎的好法良法。相反,立出来的法是扰民、烦民、不受欢迎的法。因此,立法者的素质好坏、水平高低、把握大局能力,都会对立法后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立法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非常重要。要加强对立法者的教育和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惟上、只为实;要消除哪种主体地位不平等是行政法的本质特征,认为行政主体和公民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把公民置于被管理、支配地位的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立法'主体地位平等是现代行政法治的重要标志'的理念;要高屋建瓴,统领全局,正确作出分析和衡量,充分准确表达各方意愿;要讲究职业道德,遵循立法行为准则,不偏袒、不官官相护。
回顾以往的立法,总体来看,基本上做到了立法平衡,兼顾了各方利益的。但在数以万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当中,由于立法协调工作不到位,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够,加上大多数法律法规规章草案由部门起草,有少数法律法规规章难免打上部门色彩的烙印,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立法失衡的现象,保护了一方利益而损害了另一方利益。如房屋拆迁、医患纠纷、劳动合同等,或多或少存在利益不均等,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一方的利益保护不够的问题。这是今后立法应当改正的。
要做到立法平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提高立法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立法者的素质是做好立法工作的基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平衡矛盾、全面看问题、把握大局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客观、公正、公平,切实把好立法质量关。二是要加大对立法的投入。立法所需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不得由部门安排经费调查研究、外出考察等,避免'吃了人家的东西嘴软、拿了人家的东西手软'不能理直气壮的软骨头现象。三是要加强立法的透明度。要开门立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让公众参与立法,充分表达各方面的意愿。四是要加强对立法的'会诊'。立法机关对每一个立法项目要坚持集体审议,民主讨论,切实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审查关。五是要及时修改、废止失衡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检查和立法反馈,发现立法失衡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是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五是要加大救济力度,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保证各方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