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卡中的四大名著②

  中国的四大名著早已名闻遐迩,其影响力已波及到世界各地,以此为题材的集藏品层出不穷,也是收藏界关注的焦点。但是能够用大篇幅反映四大名著的藏品却凤毛麟角,如邮票、钱币等,尽管在发行上采取了系列模式,不过囿于规模的限制,仍然无法形成气势恢弘的冲击力。幸好,这种缺憾在上海地铁卡上得以弥补,因为300多枚卡所组成的四大名著地铁纪念卡系列,让集藏者着实过了把收藏瘾。

  各成系列

  上海地铁纪念卡上的四大名著安排合理,构思巧妙,从大概念讲属于一个完整的系列,但是各篇名著又独立成章,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大而全规模。这种大系列中有小系列的形式,充分考虑到每篇名著的个性,而且选择不同名家绘制,能让集藏者尽情享受到不同的风格,但仍然牢牢固守中国画的传统根基,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如浓墨重彩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工笔素描的'金陵十二钗',体现传统人物画风格的《水浒》,都从不同的视角中,淋漓酣畅地表现着四大名著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系列共有两套卡,其一是脍炙人口的'金陵十二钗',整套24枚卡,采用一画一诗对应设计,极富诗情画意,而此后发行的'红楼梦'地铁卡,则以反映《红楼梦》小说为主,根据故事情节展开,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与前一套卡构成了有机的结合。如此安排,犹如先点题,然后再呈现引人入胜的主题,在大量的收藏品中可谓标新立异。

  应该说,上海四大名著地铁纪念卡上的在发行上是成功的,也由此令地铁卡在众多藏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近年来集藏品市场上撩人眼球的新军。从《水浒》第一组发行后即一炮打响的市场效应分析,采用颇具震撼力的大套卡来反映中国传统名著题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也为此后发行《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奠定了扎实基础。

  各有千秋

  在地铁卡上反映的四大名著中,人物的刻划是一条主线,几乎每套名著中,画家们都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绘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场景却成了配角。虽然对如此安排的效果存在着不同看法,不过就人物的刻划分析,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如《西游记》地铁卡的人物造型与《水浒》和《三国演义》地铁卡的人物形象相比,就出现了不同的意境。考虑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涉及神魔精魅,因此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的大胆和夸张,浓墨重彩中令人感受到了妖冶之气,凸显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当人们在欣赏耳熟能详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等人物形象时,一定能够感受到上述不同的格调。反观《水浒》的108将,其英雄气概是贯穿整套卡的灵魂,自然观赏时的感受就不同了,而《红楼梦》的人物则显露出儿女情长的格调,细致入微的刻划在夸张的表现中,依然是如此的和谐与耐人寻味。

  此外,《三国演义》的构思也非常奇妙,将人物与场景相结合,仿佛是电影中特写镜头与场景画面的结合,很好地展现了《三国演义》小说的特点,并由此也影响到其后发行的《西游记》叙述风格,这种点面结合的构思形成了珠联璧合的意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十分适合集藏者的欣赏习惯。

  笔者在闲暇之余,会泡上一壶香茗慢慢地欣赏地铁卡上的四大名著,往往是感觉非常的耐看和获益匪浅,加深了对小说的再次认识,并进而激发起重读四大名著的欲望。这似乎让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而其推动力恰恰是地铁卡设计的成功体现。因此中国四大名著地铁纪念卡发行后受人欢迎,也真实地反映出其在地铁卡中的重量级地位,成为了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为您推荐

四大名捕②

【武侠小说】  “天下四大名捕”,系指:无情、铁手、追命、冷血四人   “天下四大名捕”都是武林中的数一数二的好手,各人有各人过人之能。人人俱有两手绝技。这四人的名宇,正如这四人的行事。   “武林四大名捕”..

宋代五大名窑②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空前绝后的水平。宋瓷是宋代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两宋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宋瓷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以成为风靡世界的名牌商品。宋瓷有民窑、官窑之分、有南北地域之分。   所谓官..

四大名绣②

四大名绣之综述  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

世界十大名著②

地铁卡中的四大名著②

  中国的四大名著早已名闻遐迩,其影响力已波及到世界各地,以此为题材的集藏品层出不穷,也是收藏界关注的焦点。但是能够用大篇幅反映四大名著的藏品却凤毛麟角,如邮票、钱币等,尽管在发行上采取了系列模式,不过囿于规模的..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②

所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②

青楼中的女子犹如别人手中的玩偶,一生难得为自己做一次主。她们附庸风雅、攀权附贵,无非是为了结束自己浮华而空虚的风尘岁月,找到意中人,过上平静的生活。 这些貌美而薄命的女子,她们从来不入正史的法眼,但是在历代的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