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放分类: 地理、区域、省份、行政区划、皖
省名
安徽省(英语:Anhui Province 汉语拼音:ānhuī shěng)。中文简称'皖',英文简称Anhui 。
经纬度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56县。
政府
安徽省省会位于合肥市。现任省委书记王金山,省长王三运。
地址: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合肥市长江中路221号
电话:0551-2601224
网址:http://www.ah.gov.cn/
Email:webmaster@ah.gov.cn
邮编:230001
面积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人口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 8。
特色标志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黄山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省名由来】 [编辑本段]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44市辖区,5县级市,56县。
1.合肥市,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下辖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和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全市总人口448万人。
2.亳州市,总面积8522.58平方公里,下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全市总人口534万人。
3.淮北市,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下辖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濉溪县,全市总人口201万人。
4.宿州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下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和墉桥区,全市总人口588万人。
5.阜阳市,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下辖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及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三区,全市总人口900万人。
6.蚌埠市,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下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和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四区,全市总人口343万人。
7.淮南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下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五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综合实验区,全市总人口210万人。
8.滁州市,总面积13987平方公里,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凤阳县、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全市总人口431万人。
9.六安市,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下辖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霍邱县、寿县及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试验区和金安区、裕安区两区,全市总人口668万人。
10.巢湖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下辖无为县、庐江县、和县、含山县和居巢区,全市总人口453万人。
11.芜湖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下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和弋江区、三山区、镜湖区、鸠江区四区,全市总人口222万人。
12.马鞍山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下辖当涂县、花山区、雨山区、金家庄区,全市总人口122万人。
13.安庆市,总面积1.54万平方公里,下辖桐城市、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和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个区,全市总人口604万人。
14.池州市,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下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54万人。
15.铜陵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铜陵县、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全市总人口70万人。
16.宣城市,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下辖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宣州区,全市总人口275万人。
17.黄山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和黄山风景区,全市总人口147万人。
【自然地理】 [编辑本段]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天气气候】 [编辑本段]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以淮河为分界线。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南北相差2'C左右,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3)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安徽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达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交通运输】 [编辑本段]
安徽省交通比较发达,其中铁路通车里程2500千米以上,,居华东首位。现有10余条铁路,其中铁路干线有:淮南煤炭外运的主要通道淮南铁路;连接江苏与京沪、皖赣铁路接轨的宁铜铁路;南起宿州市符离集与京沪铁路相连,北到江苏夹河寨与陇海铁路衔接的符夹铁路;穿越皖南山区,经宣城、宁国、歙县、黄山、祁门等市、县进入江西,迄贵溪与浙赣铁路相交的皖赣铁路;在阜阳与阜淮铁路接轨,北去与陇海铁路相连的京九铁路;在长江南岸,向西南方向,止于铜陵,北与芜湖、南与皖赣、西北经芜湖长江大桥与淮南线接轨的宁铜铁路;往浙江方向至杭州的宣杭线;连接皖、赣、鄂三省的运输大动脉,合(肥)九(江)线现已建成通车;连接淮南、淮北两个煤炭基地的阜淮铁路等。还有漯阜线等部分地方铁路。国家重点铁路京九线在安徽过境,阜阳是其重要的枢纽;我国东部的南北大干线京沪铁路纵贯省境东部;东西大干线陇海铁路北经萧县、砀山县穿过本省。铁路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建成了京九、京沪、陇海等路段和淮南铁路复线以及芜湖等铁路枢纽。已建成的合宁铁路位于沪汉蓉铁路快速通道的东段,是中国'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可与西安'合肥铁路、合肥'武汉'重庆'成都铁路、京沪铁路衔接,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客货运输增加一条快速便捷通道,将使合肥与'长三角'城市群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对合肥、南京这两个省会城市东联西扩,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城市进程和社会发展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届时,从合肥到南京只需要45分钟,到达上海需时3小时,到达武汉也不过2个小时。在建的合武铁路为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位于宁汉蓉快速通道的东段,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铁路为国家Ⅰ级双线铁路,与西安-合肥铁路、武汉-重庆-成都铁路、京沪铁路相衔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各区域经济文化联系增加了一条快速通道。该铁路建成以后,从武汉乘高速列车到合肥、南京、上海分别只需2小时、3小时、5小时。合肥、蚌埠、芜湖为国际集装箱装卸点。全省已建成以合肥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公路交通以省会合肥为总枢纽,与淮南、阜阳、蚌埠、宿州、芜湖、安庆、宣城、黄山等地市联接为主干线,构成通往全省各市县的公路网。根据第二次公路普查,至2000年底,公路总里程达6.5万余千米,实现了99%以上的乡镇通了公路。'七五'之后,安徽省重点改善提高了合肥通往各地市的干线公路,并按照国家2002年'两纵两横'的规划,重点兴建了一批高等级公路。其中合肥至南京、铜陵、芜湖、蚌埠、安庆、湖北黄石、六安等以建成通车;新辟通往著名风景区黄山和九华山的高等级公路部分通车;此外还有国家重点的东西大通道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的过境路线,蚌埠到界首的高等级公路等。安徽境内有众多国道穿过,构成了重要的公路骨干,通往北京的有104、105、106国道,南北纵横的山海关至深圳的205、烟台至汕头的206国道,东西方向连云港到天水的310、徐州至西峡的311、上海至兰州的312上海至聂拉木的318国道共九条。在淮河、长江上还修建了五河、蚌埠、凤台公路大桥和淮南公路铁路两用桥、铜陵长江大桥、芜湖公路铁路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
【国民经济】 [编辑本段]
安徽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玉米、豆类、高粱次之。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红麻、黄麻,其中茶叶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
安徽已逐步形成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初步核算,2007年生产总值(GDP)73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4.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282.6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2848.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为16.5∶44.7∶38.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2015元(折合1580美元),比上年增加1960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9436元/人,比上年增加2842元。
【戏曲文化】 [编辑本段]
地方戏曲有40多个剧种,影响较大的有黄梅戏 、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皖南花鼓戏、皖北花鼓戏、淮北梆子戏 、青阳腔 、傩戏等。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桐城歌'或'黄梅歌'。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等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地区特产】 [编辑本段]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另外,滁菊亳菊也很有名。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铜陵凤丹、宣城木瓜等。传统的亳州古井贡酒、淮北口子酒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著名果品有砀山酥梨、徽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州蜜枣、三潭枇杷等。水产以长江鲫鱼、巢湖银鱼、清水大蟹为佳品。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鸡、安庆胡玉美蚕豆酱、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以及芜湖铁画、徽州木雕等。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1000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药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而光辉千古。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另还有:义门苔干 芜湖芝麻香菜 濉溪酱包瓜(菜中菜) 芜湖腐乳 胡玉美蚕豆辣酱 敬亭绿雪 琴鱼 葛 芮(玉)枣 山核桃
【风景名胜】 [编辑本段]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见长,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亳州、寿县、安庆、绩溪、歙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庆、歙县、寿县、亳州、绩溪。
省内还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黟县、桐城、凤阳、蒙城、涡阳、潜山、和县、池州、宣城。
【安徽历史】 [编辑本段]
商朝 (前16世纪 - 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融入汉族的东夷。
战国末期,前278年,楚国的郢都(今湖北荆州)被秦国攻占,于是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寿县),北端属于泗水郡和砀郡。秦末楚汉相争,项羽在今安徽固镇县的垓下之战中败给刘邦,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刘邦建立汉朝。
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今庐江、舒城一带)。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不久病死, 寿春归属军阀曹操(亳州人,三国中魏国的实际开创者)。公元209年,曹操派张辽并李典、乐进等人统帅七千余人驻守于合肥新城(今合肥一带),以抵御东吴孙权。公元215年,孙权携十万大军而来。张辽、李典、乐进三人虽不和,但仍同心出战,击破吴军十万大军。东吴撤军时,走到逍遥津北面,突然遭到了张辽的伏击。吴将凌统亲率二百人保护孙权冲出敌围,到了逍遥津桥上。不料桥南段的桥板被张辽的军卒拆掉了一丈多长,孙权过不去,又急又怕。这时,孙权的部将谷利急中生智,一面叫孙权'持鞍缓控',一面在孙权马后打了一鞭,那马一跃而起跳过了桥,孙权得救。向南飞奔逃去。此即为逍遥津之战。公元216年曹操再次征讨孙权。军行至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于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今安徽巢湖一带)。
五胡十六国期间,从4世纪开始的几百年间,几支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相继建立政权,南方则一直保持着汉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为南北方对峙的前线,战火不断。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东晋之间展开的淝水之战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次战役。
隋朝 (581年~618年)统一了中原。经过短暂的混战,唐朝 (618年~907年)建立政权,并保持了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和统一。安史之乱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区遭受战火蹂躏。唐末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从河南经安徽和县渡长江入皖南,到福建、广东,后经安徽攻长安,天下大乱,藩镇割据,不久唐朝灭亡。
北宋后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后,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对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 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马鞍山采石大战失败。1234年,金亡于蒙古帝国。1276年,蒙古人攻占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归元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赶到塞外。由于定都南京的关系,整个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直接归中央政府管理,称为'南直隶'。该区域跨长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将经济和文化差异很大的广阔地区,包括今安徽北部洪武皇帝洪水频繁的家乡凤阳,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苏南部以富裕着称的太湖流域,都划归同一个行政区管辖。
洪武皇帝定凤阳为中都,一度曾考虑迁都于此,后来被迫放弃这个计划,只建成了陵墓和一部分城墙。明代在安徽境内共设有7个府,其中4个位于长江以南:徽州府、宁国府(宣城)、太平府(当涂)、池州府;2个位于长江北岸:安庆府、庐州府(合肥);而整个淮河流域只有1个府:凤阳府。长江南岸的小县城芜湖,在明朝发展成新兴的工商业中心。1635年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陷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
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天京(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 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至于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
晚清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粮食和军事基地,在曾国藩的湘军和陈玉成的太平军惨烈的反复拉锯战过程中,安徽南部的绝大部分人口死亡,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今天当地人口主要是战后从河南、湖北迁来,文化习俗改变很大,并从此退出富裕地区的行列。同时期,捻军也发源于土匪横行的贫困的安徽北部。李鸿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军赴江浙作战。太平天国之后淮军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兴起。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安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卫政权、国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势力交错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发生国共冲突的皖南事变。抗战期间,省会一度迁到立煌县,即今天的金寨县。1946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把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国共内战期间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又重新合并。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这又使得天长成为伸入江苏境内的一个楔子。
【皖籍名人】 [编辑本段]
禹
禹, 古涂山氏国(今怀远)人,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他奉舜命治理洪水,娶涂山氏女为妻,与淮河流域部落结为联盟,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几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以治水有功。在怀远举行诸侯大会,杀死迟到的防风氏,树立威信,为后来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曾征伐并击败三苗。今怀远城东南淮可南岸的涂山之巅有'禹王宫'等遗迹。
皋城
皋城(今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约生于公元前21世纪前,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相传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著称,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曾协助大禹治水,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今六安城东有皋陶墓。
启
启,禹与涂山氏女之子,生于台桑(怀远县涂山南坡)。禹死,他继位称王,并排除干扰,形成了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建立者。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
姜尚
姜尚字子牙,商东海上(今临泉县姜寨)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齐国祖先。先世伯夷,掌四岳,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子孙从其封为氏,故又名吕尚。先在商做官,见纣王无道,辞官游说诸侯,年届七十,闻西伯贤而去西周,钓于渭水。文王出猎相遇,立为太师,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治齐。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著有《六韬》一书。
管仲
管仲(约前725-前645):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又名敬仲,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少时贫困,曾和鲍叔牙合伙经商。在齐桓公与其兄弟公子纠争夺王位时助公子纠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卿,尊称'仲父'。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使之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他在齐国实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用官府力量发展冶铁、铸造和渔盐及商业,调剂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特许在民中选士,予以破格提升。著有《管子》一书,有丰富的经济思想。
老子
老子(约前571-前471之前):春秋末宋国相邑(今涡阳)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著有《老子》上下篇(汉以后称为《道德经》)。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揭示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总根源,开创了中国哲这的本体论,阐发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全书81章,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哲理性强,概括为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辩证法思想、认识论、人生观、政治主张、社会理想等6个方面。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道德经》在中国2000多年的思想文化史上,对哲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都产生了极其广泛而久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将永远留存。
庄子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认识论观点,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庄子》一书,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庄子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与无,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创立了相对主义的方法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范增
范增(前277-前204):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劝说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攻巨鹿时,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归属项羽,为其出谋划策。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然离去,途中病死。他死后,刘邦以弱胜强,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
张良
张良(?-前189):秦末汉初城父(今亳州市)人,字子房,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候,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刘安
刘安 (前179-前122):西汉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西汉时期文学家和思想家。16岁袭父位,汉文帝十六年,封淮南王。他才思敏捷,善为文辞,与门客苏飞、李尚等'八公'及其他诸儒在封地淮南炼丹、著述、切磋学问,《淮南子》便是其流传至今的代表作。该书分为内、外篇。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参糅儒、法、刑、名诸家思想,内容庞杂,载述宏富。传说他曾与八位老翁在深山中炼丹求道,在炼丹中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制作的鼻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华佗
华佗(145-208):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曹操
曹操(155-220),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少时机警,善权术,20岁举孝谦为郎。东汉末以镇城市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拜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遂同孙、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建安二十一年进位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注重法治,奖励农耕,用人唯才,加强集权,使北方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摘要》等。善诗能文,诗风慷慨悲凉,开建安之风,被后人推为'建安风骨'之代表。文章清峻通脱,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现存诗文145篇,明人辑为《魏武帝集》。
曹丕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在位期间,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爱好文学,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其诗语言通俗,细腻流畅,颇具民歌风味,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其理论著作《典论'论文》开我国综合评论作家作品之风气,现存诗赋70多篇。有《魏文帝集》。
曹植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周瑜
周瑜(175-210):三国时庐江舒县(今舒城)人,字公瑾,三国时吴国名将,著名军事家。出身士族,少年时与孙策结为至交,人称周郎。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屡建战功,先后被授予中护军、江夏太守等职。后辅佐孙权,巩固江东的东吴政权。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兵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 (157''220)(寿64),容貌:左眼中箭失明,籍贯:豫州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绰号:盲夏侯 ,官职:大将军 ,子女 夏侯充 夏侯楙 夏侯子臧 夏侯子江 ,兄弟姐妹 夏侯廉 ,谥号:忠侯 ,家庭成员:弟:夏侯廉,子:夏侯充、夏侯楙 。
大乔(乔莹)、小乔、王蕃、嵇康、李绅、杨行密、陈翥、包拯、毕升、李公麟、方腊、朱熹、朱元璋、戚继光、胡宗宪、程大位、渐江、方以智、施闰章、梅文鼎、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吴敬梓、戴震、方苞、姚鼐、邓石如、王贞仪、王茂荫、张乐行、程长庚、胡雪岩、李鸿章、丁汝昌、张廷玉、林散之、聂士成、刘铭传、汪士慎、吴汝纶、詹天佑、吕碧城、胡余德、汤鹏、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胡适、朱光潜、王稼祥、李克农、洪学智、皮定均、冯玉祥、张治中、卫立煌、段祺瑞、张恨水、汪静之、杨武之、杨振宁、邓稼先、赵朴初、任新民、陶行知、吴作人、许海峰、严凤英、程十万、马曰琯、鲍漱芳、胡光墉、吴荣寿、程霖生、康达、胡开文、胡沇源、胡炳衡、胡练九、戴安澜、田间、汪道涵、翁美玲、苏雪林、海子(查海生)、孟二冬、黄宾虹、焦仲卿、刘兰芝 (前二人出自古诗《孔雀东南飞》)、汪荣华(刘伯承妻)、韩再芬、黄新德、赵薇
胡锦涛、吴邦国、李克强。。。。。。
【节日民俗】 [编辑本段]
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是休宁县海阳五猖庙会之日。
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游行,'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
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之说。
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百子会
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农历七月三十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还有一些香客为亡故双亲上山敬香,他们身穿亡人的寿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灵为最大心愿,佛界神话说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无阻的特权。
荤年素年
历代官府均十分重视维护九华山佛地尊严,禁止各种弊害,如对占佛地作摊场、砌酒店塞交通、宰猪杀羊、秽污教理等现象均勒碑警戒,于是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国间,九华街商户入居,杂以山民,佛教查禁不严,荤禁松弛,出现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荤的混合局面,逐渐习以为常。但为尊重历史习俗,当地居民于春节之际,先过荤年,后过素年。荤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当地居民举家荤食,次日以草木灰将锅碗器皿擦洗干净,开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过正年,吃过斋饭,或祭拜祖宗、或守岁、或娱乐,或进香,素食一直持续到新年正月初三。荤年、素年已成为九华山冬游重要项目之一。
亮船会
歙县渔梁船民每逢农历闰月这年的九月或十月,用两只木船并联成一对,卸去船蓬,用竹木制架,外包纱布,扎成亭、塔、楼、阁、牌坊、鲤鱼等,内燃烛灯。灯旁是乐队,笙歌齐奏,锣鼓喧天。
亮船一共六对,其后还有好几只木船尾随。会期在渔梁坝练江上下游,各遨游一夜。波光灯影,十分壮观。
亮船又叫水游,同时还有旱游,即岸上乡民们玩灯、敬各种菩萨。江中岸上,水游和旱游交相浑映,妙趣无穷,四乡百姓云集观赏,热闹非凡。
重阳庙会
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 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日为正日。这天,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出唱到日落,通宵达旦,煞是热闹。 建国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
农历正月初九
过去,每年正月初九这一天,人们纷纷到琅琊寺烧香礼佛,同时玩灯、杂耍,好不热闹。这便是琅琊山庙会。庙会为什么选在正月初九?这里有一段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琅琊山并不象现在这样秀丽多姿,只是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岭。东岳大帝的女儿碧霞仙姑因嫌天宫冷清寂寥,想到人间游山玩水。仙姑定睛一看,大失所望,山上除了草还是草,连比自己高的树都没有。仙姑稍作休息,想另找锦绣山川。但转念一想,现在的景色有何味道?不如自己动手造就一处美景,想造多美就造多美。于是,她决定不到别处去了,并就地用石头垒了一个住处,往下来美化琅琊山。
碧霞仙姑知道天宫里的甘霖能使花草变香,清水变甜。便每天往返天上人间,取来甘霖,洒在琅琊山上。她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辞劳苦,终于使原来的荒凉的琅琊山开始长树生花,风景渐渐秀丽起来。其中琅琊寺一带的景色特别优美,这是因为盛甘霖的罐子不小心给弄翻了,甘霖全部泼在一处的缘故。
碧霞仙姑造了一处仙境的消息传到天宫,她的姐妹们纷纷要求下来观赏,选定的日子是仙姑的生日,而这一天正是正月初九。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碧霞仙姑,就在琅琊山顶上建造了一座宫殿,这便是碧霞宫。每年正月初九,人们纷纷前来烧香祭祀,这样,便逐渐形成了规模盛大、热闹非凡的庙会。
阜阳火把节
阜阳地区称中秋节为火把节。
夜晚打火把游乡,为纪念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纷纷举火把响应,首克颍州。时有童谣:'满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里无一人,红巾军席上坐。'
其后不久,颍州民间每至中秋节晚上,青少年都要模仿红巾军,用秫秸、葵秸裹以稻草,到野外燃,摇来摇去,待燃尽返。当地习称'撂火把子',至今不衰。
除夕进香
九华山居民吃过除夕团圆饭后,或看电视守岁、或娱乐,直至新年零点钟声敲响后,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脸漱口,燃放鞭炮、烟花,谓之'出行';再将事先准备好的香、鞭炮、烟花带上到肉身宝殿(远处的则到附近寺庙)进香。进香途中,即使遇见熟人,也不言不语,进香完毕回家时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进香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如愿。据说若烧得第一柱香,最为吉祥。现已成为当地过年必具之习俗。
【高等院校】 [编辑本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新华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学院、阜阳师范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蚌埠学院、蚌埠坦克学院、合肥学院、合肥炮兵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池州学院、淮南联合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宿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蚌埠医学院、滁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新闻出版】 [编辑本段]
主要报刊有《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文摘周刊》《新闻世界》《现代农村报》《安徽商报》《江淮晨报》《江淮时报》《安徽经济报》《安徽法制报》《安徽市场报》《安徽科技报》《安徽青年报》《安徽老年报》《安徽广播电视报》《淮河早报》等。
【安徽饮食文化】 [编辑本段]
安徽风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点特色。皖南菜点是安徽风味的主要代表。它包括黄山、歙县(古徽州)、屯溪等地。皖南菜肴讲究火功。以善于烹制山珍海味而闻名,芡大油重,朴素实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炖、煨而成,汤清味醇,原锅上席,香气四溢。皖南虽然水产不多,但烹制经腌制的'臭桂鱼'知名度却很高,以后也传到合肥地区。它以烹制河鲜家禽,讲究刀工,注意色、形、善用糖调味,以烟熏菜肴别具一格。沿淮菜包括蚌埠、宿县、阜阳等地风味,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安徽著名的风味菜点有:无为板鸭,毛峰熏鲥鱼,符离集烧鸡、石耳炖鸡、方腊鱼、咖喱蚌肉、云雾肉、荠菜圆子、耿福兴酥烧饼、绿豆煎饼、蝴蝶面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