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②

  满洲名称来源

  满洲作为中华九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地理名称和民族名称的双重意义。在地理意义上,主要是清朝时使用,用来指今天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内蒙古和河北东北部地区(原内蒙古'东四盟',现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及外兴安岭以南东至大海(包括库页岛)。'满洲'这个名称从17世纪开始被用来称呼满洲各个民族的居住地;满洲在民族上作为民族称呼,旧指满洲族(即'旗人'),辛亥革命以后称为满族。

  在19世纪末,因为中日本和俄国等列强对这一物产丰富的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

  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洲'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的祖先李满住的名字谐音。第二种说法是,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字旁,皇太极的这种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第三种说法是源自通古斯-满语和蒙古语中谐音是'满洲利亚'意为吉祥、幸福、平安的土地之意。第四种说法是,满洲为'曼殊'的转音,'曼殊'为西藏人对文殊菩萨的称呼,全称是曼殊师利菩萨。不过,这种说法不为多数历史学家所认可,历史学家根据东北历史发展比较认可第三种说法。

  古籍上的解释

  清朝官方编订的《清文总汇》的解释是:

  manzu:满洲从龙六十六部归顺俱名满洲。

  乾隆皇帝钦定的《御制增订清文鉴》(原文为满语,以下为汉语译文)解释是:

  满洲:太祖高皇帝姓爱新觉罗。先世创始於长白山福地。长白山高二百里,周围千里,山之上有湖名达门,湖之周围有八十里。由此上流出者有鸭缘、混同、爱呼三江。在白山之东方俄漠惠之郊野,俄朵里城居住。平定了乱国而名其国曰满洲。自此又迁居於赫图阿拉,即今之兴京。那时苏克素护部,萨尔浒、嘉穆湖、沾、王家、额勒敏、札库木、萨克达、苏完、董鄂、雅尔古、安达尔奇部,窝集部,瑚尔哈、瓦尔喀、费优,萨哈尔察等处之人民,皆自动来投太祖高皇帝。其次:赵家、玛尔墩、翁鄂罗、安突卦尔佳、浑河部,哲陈部,托莫河、章佳、巴尔达、界藩、董家、俄尔浑通、珠舍哩、讷殷、佛朵河、席北、安楚拉库、哈达、璋、阿奇兰、赫席赫、鄂莫和苏鲁、佛讷赫、辉发、瑚叶、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玛察、兀尔古陈、木伦、札库塔、兀拉乌苏、雅兰、西林、额赫库伦、固纳喀库伦、萨哈廉部、阴答浑塔库啦啦路、诺洛、石拉忻、叶赫、卦勒察、乌苏哩、兴坎、珲春、夸兰等国各部,都是被征服者,这些都作为满洲。

  民国时期满洲位置称谓

  满洲的中心为为今天的长春市,以长春为中心划分出:

  【南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第301、306、321、371页。】)。

  【东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长春线以东的吉林、西安(今东辽)、延吉、安图、敦化等地区。--第300、321页。】)、

  【西满--指当时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齐齐哈尔、洮南(今洮安)、扶余、双辽、开鲁、阜新等地区。--第300、306、321页。】

  【北满--指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

  满洲历史

  民族意义上的满洲族是在皇太极时期建立的八旗制度统辖的百姓,即'旗人'。1616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对明展开进攻。由于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曾经多次进攻汉族人居住的地区,为消除这一名称带来的历史负面影响,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这个名称也被用来称呼满洲人的居住地。

  满洲地区的北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扶余国。东北南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肃慎、女真等,从战国的燕国至西晋,辽宁地区一直属于中国本土。随后鲜卑族又在这里建立前燕、后燕,又被高句丽吞并。唐灭高句丽后,辽西重归中国,其北部则建立了渤海(北邵)国,之后则分属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有。永乐年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下游设立羁縻机构奴儿干都司,其南部则为独立的女真族聚居地,当时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纪的朝鲜曾对女真展开进攻,吞并了图们江以南的地区,设立四郡六镇。

  16世纪中叶,建州女真部开始兴起,发展为后来的后金及清国家政权。

  清朝初年,在满洲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三将军的辖区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中俄雅克萨战役后,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满洲地区派遣八旗及汉军移民。属于吉林将军管辖的宁古塔在清朝则是著名的流放地。由于满洲是清朝的发祥地,因此清朝入关之后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条边,禁止汉族移民进入此地。

  在19世纪末,满洲因为中国、日本和俄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1年牛庄(营口)开埠,西方势力开始进入满洲南部。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国德茂洋行、瑞记洋行,美国旗昌洋行纷纷在营口开业,各国先后在营口设立领事馆,清朝也设立了营口海关。从1865年至1891年,满洲地区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蚕丝、以及人参等土特产,进口鸦片、棉纺织品和其它消费品。

  清朝早期,满洲被列为'龙兴之地'的圣地而禁止汉人进入(但南部辽宁一带自古就是本为明朝本土,曾设立州县进行管辖,满洲兴起后攻占此地,汉人居民战死、逃走,部分加入八旗,造成此地汉人比例很小)。由于清朝末年俄国的南下势力抬头,以及朝鲜移民擅自越过图们江开垦长白山地区的情况趋于严重,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1885年设立吉林电报局,1883年,满洲第一家近代机器工业制造厂''吉林机器局投产。

  1896年,俄国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满洲境内修建铁路的特权,并于1898年取得了旅顺-大连租借地。这一时期日本也逐渐加强向满洲的渗透。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退出南满。此后日本、俄国和中国三方均加速对满洲的开发。

  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日本于1906年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公司的名义在满洲实行殖民经略,并且鼓励其控制下的朝鲜人向满洲大量移民。

  1911年清朝灭亡,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1917你年满洲开始各种独立运动,后来由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参与策划了满蒙独立运动,由于局势变化而未能得逞。日本随后扶植地方军阀张作霖成为东三省的实际控制者。由于张作霖不完全听从日本人的控制,1928年兵败于国民党北伐军队,自北京退往沈阳时,被日本特务炸死。1929年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加入国民政府,使满洲又划入中国。

  1932年至1945年,为'满洲国'时期。其政府由日本人控制,以前清废帝溥仪为傀儡。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伪'满洲国'解体。战后,东三省又交还中国。

  '满洲'一词的使用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满清发祥地的原有名称。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清朝时称为'满洲'的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

  目前东北地区,辽宁满族占15%左右,吉林、黑龙江两省汉族占90%以上。在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在官方文件中开始使用'东北'来称呼清朝时称为'满洲'的地区,一再强化'统一'的观念。在日本投降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汇也延用了一段时间,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现在辽、吉、黑三省的民间仍有使用。在西方语言中,'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较常见。南北韩、日本及俄国的出版物至今仍使用'满洲'一词的译文。

  '满洲'一词作为地理名词,除了像'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以外,在东北地区仍有很少部分地名保留了'满洲'的用法,比如'满洲里'(城市名,坐落于中俄边境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满族文化及民俗

  满族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有移民所带来的华北汉文化、满族原始文化(包括满族、达斡尔族等世居民族、蒙古等)及朝、日、俄文化的结合体。

  饮食

  满族的特色食物有:酸菜、粘豆包、火锅、萨其马、驴打滚。大连地区的新鲜水果和海鲜也极为出名。

  民间游戏:

  嘎拉哈:一种由猪或者羊膝盖骨(有时也有牛膝盖骨)制作的玩具。

  冰嘎:一种木质的类似陀螺的玩具。用鞭子在冰上抽打旋转。

  东北特产

  关东三宝,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大米,高粱,大豆、关东烟

  满洲消亡的历史回忆

  '满洲国'这样一个曾经的'国名',存在过13年,它伴随着屈辱和挣扎,已被彻底地埋进了历史。

  在地理意义上,'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内蒙古和河北东北部的地区。'满洲'在清朝这段历史时期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双重称谓。公元1635年,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了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等组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改'女真'名称为'满洲'。从此,'满洲'的名称正式出现。

  '满洲'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吉祥'。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旅顺沦陷,日本从此开始了对东北乃至整个中国的蚕食野心。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对外扩张纲领。

  关东军参谋部作战参谋石原莞尔在给调查'9?18事变'的调查团的备忘录中,明确提出:

  (一)如不利用满蒙资源,日本国民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二)为此日本防御'满洲'已有20余年。(三)苏联的军备在增强,日本也不得不扩张军备。

  但是,对于已被政府束缚住手脚的关东军而言,通过军事作战已无望,剩下的只能选择'政略'这条路。所以,关东军只能通过满蒙建立亲日政权,来实现实际上由日本领导的政权这近似于占领的目的。

  1932年3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举行执政就任仪式,并组建由关东军选定的'第一任内阁'。关东军统治部的重要成员之一山口重次在回忆录中写到当时的一个细节:许多关东军反对推举溥仪复辟,他们发牢骚说,'我们豁出性命作斗争,为什么要把地位让给那些在天津、旅顺袖手旁观的人?'

  反对的人中包括石原莞尔中佐。有一天,石原问满洲青年联盟的理事小泽开作,'青年联盟怎么看溥仪皇帝?'

  小泽立刻回答,'傻里傻气,我们怎能为溥仪去死!'

  石原笑道,'那么,关东军推他做皇帝也没关系了。反正他也做不了。''满洲国'初期,关东军的指导方针是'扶助满洲国独立';到1932年8月末,关东军的方针则明确更改为:使满洲国变为日本的属国,并使其殖民地化。

  从此,中国东北以'满洲国'的形式被日本进行统治长达13年。期间,整个东北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70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军队进攻满洲,关东军崩溃,日本投降。同月18日,溥仪退位,'满洲国'彻底消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为'满族',从此满洲这个词使用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