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②

  '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个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届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

  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

  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侑》)、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正是因为这特色,才使能从铿锵鸣奏的'金石之乐'中听出钟律不齐,精通音乐的魏文侯(前446一前396在位),对孔子门徒子夏说了下面一段话:'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较魏文侯稍晚的齐宣王则说得更坦率:'寡人今日听郑卫之音,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他们的评价,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对僵化凝固的雅乐的厌弃和对活泼、清新的俗乐的热爱。相反,维护并力求恢复雅乐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则'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第十七》)。系统反映儒家音乐思想的《乐记》里说:'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正由于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于极特殊的地位,'郑卫之音'始终成为靡靡之音的代名词。直到近代,这个公案才得以推翻,恢复了它的历史面目。

为您推荐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②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提出了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天变不足畏':原意是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

现代文学的起端和发展阶段②

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文学革命。早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随著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即在西方新思潮﹑新文学的启迪下﹐产生了改革文学以唤起民族觉醒的启蒙要求﹐在理论﹑诗歌﹑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

这是我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诗中的两句,原诗全文如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

现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征②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②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吸收外来文学营养使之民族化﹑继承民族传统使之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是一个有著悠久的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近代中国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于这一文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

知音②

【知音典故】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

网络文学的发展历史②

'一.网络文学的定义 什么是'网络文学'?按照陈村先生的话,它是自由的,随意的,不功利的,而且并不以纸媒的发表为最终目的。而所谓它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的标志是'到网下去出版传统的书籍'。 我的看法,所谓网络文学,应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