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咏武当山诗考释
杨立志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丹江口 442700)
[摘 要 ]《酌中志》、《明诗综》著录明代宦官诗十一首,其余多不成章。鉴于明代宦官提督湖广武当山达二百年之久,故在点校整理明清时期纂修的《大岳太和山志》时,又发现明代宦官咏武当山的诗作七首。现对这些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
[关键词 ]明代宦官;武当山诗;《大岳太和山志》
明代宦官通文墨者不在少数,但擅长作诗者却没有几人。清代学者朱彝尊在康熙年间曾大力搜集明代宦官的诗作,但仅得六人,因此他在《静志居诗话》中说:明制设内书堂以教小内侍,以史官四员主之,从学者约四十人。其后拨入读书者多至三百人,所以教之者有方矣。而三百年来此辈善诗者盖寡,予为搜访,仅得六人焉。此外若杨友、吕宪、戴义、李学辈,虽间有诗句流传,多不成章,虽欲广之而未得也。[1]明代宦官刘若愚的《酌中志》录有宦官诗三首,朱彝尊的《明诗综》录有宦官诗八首,合计共有七位诗人的十一首诗。[2]笔者在点校整理明清《太和山志》的过程中,又发现明代宦官扶安、龚辇、吕宪、戴义、李学、张维的诗作七首,皆与道教圣地武当山有关,现对上述宦官的生平和诗中涉及武当山的典故略作考释,其一可以补《明诗综》之缺失,其二则期冀抛砖引玉,促进武当山历代山水文学作品研究的深入。
一、弘治间宦官扶安及作品
扶安是明代弘治至嘉靖初年的著名太监。《明史》卷一五云:弘治十三年 ( 1500年 )夏四月,火筛寇大同,太监扶安奉帝命前往大同,监保国公朱晖军,益兵御寇。《明史》卷一一七云:嘉靖三年 ( 1524年 )庆靖王台被人诬为不轨,帝命太监扶安、副都御史王时中等复按。据有关文献记载,扶安于弘治间任御用监太监,而到嘉靖初则改任司礼监太监。明嘉靖十五年 ( 1536年 )由湖广参议方升编写的《大岳志略》卷四录有太监扶安的《登太和山》七律一首,诗曰:
神山峭拔近星天,殿阁坚高霭碧烟。
风静老猿攀柏啸,日明仙鹤傍人旋。
文皇创建崇优礼,历代颛祈国祚延。
奉命南来跻福地,幸踏云梯谒圣贤 [3] (P1536)。
诗的首联称武当为神山,准确反映了明代武当山在朝廷心目中的神圣地位。颔联写景,明代武当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全山多有珍禽异兽,老猿攀爬到古柏老树上仰天长啸,仙鹤围绕着香客游人盘旋起舞,这种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景象,是武当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颈联写史,文皇指明太宗文皇帝朱棣,他于永乐年间创建了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并敕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崇奉武当山真武神的祀典超迈前代。明永乐以后历代皇帝即位都要遣官告祭武当真武之神,并经常命武当道士举办规模宏大的斋醮法事,求神保佑皇图巩固,宗社平安。尾联记事,写作者奉明孝宗之命斋送神像到武当山奉安之事。据明代太监王佐编《大岳太和山志》卷四《钦降像器》云:弘治七年 ( 1494年 )八月初九日,敕御用监太监扶安、尚衣监太监余庆、御用监左少监张昺:今命尔等管领黄船并马快船只,装送真武圣像并供器等项,前去大岳太和山奉安,就修斋醮。已敕湖广三司并管山内外官员预先整理伺候应用。尔等沿途务要十分仔细,用心照管,不许丝毫怠忽[4] 。
扶安这次斋送真武圣像的活动历时五个多月,在武当山的活动一是于该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管送真武圣像一堂于大圣南岩宫奉安,宝幡、香烛分布玄天玉虚等八宫并带管岩庙悬挂焚爇点照;二是伏命官道于弘治八年正月十五日,祗就净乐宫修建金箓祈恩请祐福国裕民吉祥大斋七昼夜,供设清醮三千六百分位,用酬高厚,仰答洪庥。[4]虽然《酌中志》、《明诗综》等书未将扶安列入明代宦官诗人队伍,但从其《登太和山》这首七律看,用词洗炼,对仗工整,与明代其它诗人咏武当诗作相比并不逊色,故称其为诗人亦不为过。
二、正德间宦官龚辇、吕宪及作品
龚辇,字中道,江西南昌人。弘治中为内官监左丞,有《冲虚集》。明代俞汝成对龚辇评价甚高:左丞雅事文墨,兼尚儒学。《冲虚》一集,所谓空谷足音。[1]正德二年 ( 1507年 )六月二十日,龚辇以内官监太监身份提督大岳太和山宫观,武宗皇帝敕谕云:今命尔提督大岳太和山宫观,虔奉祀事。尔与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华山,率同玉虚宫提点、均州千户所千户,督令军余时常洒扫洁净。但遇宫观殿宇损坏及桥梁道路坍塌淤塞,即便修理完整。无事之日,操练正伍官军,守备城池,防御贼盗尔仍不妨本务兼分守湖广行都司并荆州、襄阳、郧阳三处府、州、县、卫、所,及附近淅川、内乡、商州、洛南、山阳、白河各处山场哨堡,巡司督令,操练官军民壮,修理城堡器械,禁防流逋,缉捕盗贼,保障地方[4]他在武当山任提督太监三年多时间,所作诗文不会很少,但卢重华《山志》卷七仅保留七律一首,诗云:
无锁仙关昼夜开,入关疑我在蓬莱。
白云走上青山去,绿水流将黄叶来。
未得醉时心已乐,欲求玄处道难猜。
老松影瘦灵堪服,不用赍粮坐石苔[4] 。
仙关,武当山有二处,一在遇真宫和元和观之间的山垭上,是玄岳门建成前的进山大门;一在十八盘之上,明代任自垣《山志》卷四云:九渡峰,一名仙关。在大顶之东。紫霄宫之正路。峭峰屹截,上摩青苍,石径湾还,白云来去,游人到此,万虑豁然[4]。从诗中涉及的景致看,当是写十八盘上之仙关。该诗写仙山景色,写求玄问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尤其是颔联白云走上青山去,绿水流将黄叶来,用字浅近似信手拈来,但一个走字,一个流字,写活了武当山的青山白云、绿水黄叶。
吕宪,山东信阳人。正德八年 ( 1513年 )十一月任提督大岳太和山宫观内官监太监兼分守湖广行都司,并荆州、襄阳、郧阳三处府、州、县、卫、所,及附近淅川、内乡、商州、洛南、山阳、白河各处山场哨堡。在任时间约五年 [4]。吕宪善诗文,在武当山写有七律一首:
乘风初上望仙台,四面奇峰乱戟排。
白虎岭头香雾散,青龙山外紫云开。
琳宫桂放三秋影,浴室池无半点埃。
试看凤凰生鸑鷟,祥光飞下九天来[4] 。
该诗当是写五龙宫的景致。首联中的望仙台,在五龙宫东北 100多米处。任自垣纂《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五《稽古迹》云:望仙台,在五龙宫东北,福地门之东。一台岿然,数松森立,亭高地敞,仰眺嶂峦。元符初,刘浚记其事。今台址犹存。[4] 颔联白虎岭头香雾散,青龙山外紫云开写五龙宫地势合堪舆之术,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中云:其宫在大顶之北,五龙顶之东,隐仙岩之南,青羊涧之西,虎龙踞盘,林峦环拱[5] (P129 1)颈联中的浴室池是明代武当山八宫皆有的建筑,专供道士游人沐浴斋戒之用。
三、嘉靖间宦官戴义、李学及作品
戴义,嘉靖年间任司礼监太监,能诗文,善楷书,犹精于古琴。王春瑜、杜婉言著《明代宦官》云:戴义最精于琴,而楷书笔法与沈度相埒。南一著名女琴家,闻其大名,至京拜访,听了戴义一曲琴音后,叹为奇绝,竟当场击碎所携名琴,表示永不复古琴。由此可见,戴义的操琴水平已出神入化,令人倾倒 [6]。《明诗综》卷八六称戴义有诗句流传于世,但不成章。明代卢重华纂《大岳太和山志》卷七录有其七绝一首。诗云:
功成行满几千秋,早向乾坤物外游。
魂杳不知何处去,教人空倚夕阳楼[4] 。
戴义何时登览武当山已不可考。该诗当为赞颂武当山玄天上帝而作。据道经载:玄天上帝降生于神农氏末年,为净乐国王子,惟务静应,不乐南面。十五岁辞家入武当山修道,凝真养性,四十二年,成无上道,功满道备,飞升金阙。所谓功成行满几千秋,早向乾坤物外游,当是对道经中玄帝神话的概括。
李学,云南洱海人。嘉靖十二年 ( 1533年 )二月二十八日任提督大岳太和山右少监。王佐《山志》卷八云:皇帝敕谕司设监右少监李学:今命尔提督大岳太和山宫观,虔奉祀事。尔与湖广布政司右参议刘彭年,率同玉虚宫提点、均州千户所千户,督令军余,时常洒扫洁净。但遇宫观殿宇损坏及桥梁路道坍塌淤塞,即便修理完整尔仍不妨本务兼分守湖广行都司并荆州、襄阳、郧阳三处府、州、县、卫、所及附近淅川、内乡、商州、洛南、山阳、白河各处山场哨堡,巡司督令,操练官军民壮,修理城堡器械,禁防流逋,辑捕盗贼,保障地方[4]李学在武当山任职六年,卢重华《山志》录其所作咏武当山七律一首:
傍岩矮屋两三家,斫竹编篱便种花。
断陇平堤迷雨脚,层崖叠露云牙。
星辰手摘扶霄汉,牛女机声织练纱。
吾本远来天上使,宦游元不是栖霞[4] 。
该诗上半首写武当道上所见景致。首联傍岩矮屋两三家,斫竹编篱便种花,用白描手法写山中人家的闲情逸致,寥寥几字便画出一幅仙山隐居图来。颔联两句似写均州城至玉虚宫途中景色:断陇平堤被蒙蒙细雨所笼罩,层崖叠之中又飘荡出一丝白白的云牙。颈联星晨手摘扶霄汉,牛女机声织练纱写天柱峰金顶之高峻可达天界。天柱峰海拔 1612米,登上峰顶仿佛可以去霄汉中摘到星辰,织女的机杼声也依稀可闻。尾联两句作者介绍了自己上武当的使命:我原本是从遥远京城天子身边来的内臣,上武当是为了完成朝廷赋予的管理使命而不是为了隐居学道。
四、万历间宦官张维及作品
清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云:张维,字四维,霸州人。隆庆戊辰,选神庙东宫伴读。历乾清宫管事、御马监太监,值禁庭,奉使玄岳,皆有诗记事。内垣退食地有竹数株,神庙赐御笔,题之曰苍雪斋,诗遂名苍雪斋稿 [7]。清人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云:张监丞以善诗称定陵,呼为秀才,命掌兵仗局,驾幸局,观新造兵器,手玩弄之。奏曰兵,凶器,非至尊所宜操。帝笑而止[1] 。由此可见,张维不仅善诗,而且深得明神宗的信任。张维奉使玄岳在万历十三年 ( 1585年 )。武当山玉虚宫山门内东侧碑亭中保存着张维所撰《国醮碑记》,记云:万历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乾清宫管事、兵仗局掌印、御马监太监臣张维,奉圣旨差往湖广大岳太和山恭送玄帝金像一堂、锦幡四对,并斋钦降内帑银二千两。除八宫二观修建普天大醮,仰祈宗社灵长,民安物阜,圣母万岁,圣寿无疆,并祈后妃嫔御,皇子皇女,福履康宁,暨圣嗣繁衍本支亿世。臣自奉命以来,夙夜寅畏,于五月初三日前至均州,会同提督太和山内官监太监田玉,恭奉金像晋安金顶,锦幡四对分挂各宫。随于太和、南岩、紫霄三宫,自初七日起至初九日止;又于玉虚、五龙、遇真三宫,自十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又于净乐、迎恩二宫及元和、复真二观,自十五日起至十七日止,臣等率同各宫官道陈真碧等,斋沐身心,竭虔请祷,仰宣皇上仁孝精诚,敬天勤民至意,并祈圣母万岁,圣寿无疆,宫眷皇嗣,康强繁盛,共醮三十昼夜圆满。惟时气和景明,神人胥悦,此皆皇上至诚感格之应张维在武当山建国醮,赈灾民,足足盘桓了二十多天,其间所作诗文定然不少,仅保存下来的就有四篇。清王概编《大岳太和山纪略》卷八录有二首张维的诗,其一曰《由太和入南岩》,诗云:
千丈峰前试一过,盘旋石磴锁烟萝。
清泉绕涧环苍壁,翠筱吟风散玉珂。
树暗虎岩人语少,花香龙洞鸟语多。
飞升台上看仙迹,为问长生事若何[8] (P1744) ?
首联中千丈峰在金顶之西群山之中,超然独出,挺拔峻峭;千丈峰附近的三天门神道,石磴盘旋,林木茂密,烟萝飘荡。颈联中的虎岩指黑虎岩,在南岩附近,现存砖石殿一座,石幢一个,上刻黑虎巡山大元帅字样;龙洞指黄龙洞,在朝天宫下神道旁,内有石殿及泉水。尾联中的飞升台,又称舍身岩,在南岩西侧。台下是万丈深渊,相传为玄帝舍身飞升之地。张维的《紫霄宫》诗亦颇受选家重视,诗曰:
天作旗峰映翠微,丹岩空壑尚依依。
树临紫气乘牛过,路入青霄看鸟飞。
仙乐忽从天外传,岭云尽向洞中归。
羡门久订餐霞约,直入玄关与世违 [8] (P1744)。
首联写紫霄宫背依展旗峰,自然形成的峰峦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绿色旗帜;宫后的太子岩与宫前的大壑呈现出留恋不忍分离的样子。颔联由高树临紫气想到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故事,站在宛转盘旋如升天云梯的神路旁可以观看鸟儿的自由飞翔。颈联的仙乐指武当道士演奏的道教音乐。按照明代的惯例,凡达官勋贵登临武当各大宫,羽士道童都要焚香奏乐出宫迎接。所谓岭云尽向洞中归,并非虚指,展旗峰右侧有雷洞,春夏雨季,吞云吐雾。尾联中的羡门指仙人羡门高。作者向往仙人们餐霞饮露的隐居生活,早就有朝拜武当的打算,现在直入紫霄宫,仿佛离开尘世,置身仙境。《明诗综》卷八十六录有张维咏武当山五言律诗二首,一首为《老姥祠》,另一首为《瑶台霁望》。《老姥祠》诗云:
使节天上下,崎岖不计程。
野花微辩色,山鸟未知名。
仙姥针犹在,真人诰已成。
倚栏探旧迹,何处步虚声 [1]。
老姥祠,在五龙宫北百余步,磨针涧南侧。明永乐十年修建殿宇,殿前有铁杵,磨针涧中有老姥磨针石。该诗用词浅近,韵律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天成。《瑶台霁望》写夏雨过后的南岩景致,诗曰:
天都五月雨,一夜洗层台。
日上芙蓉吐,钟鸣楼殿开。
石根云卷尽,松顶鹤飞来。
看尽南岩景,筠篮讵忍回[1] 。
瑶台当指南岩西侧的飞升台,古人建石台于峰巅,林木掩映,云飘雾荡。首联写一场夏雨过后,飞升台被雨水冲刷得干干静静。颔联内容丰富,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浮想联翩:站在台上遥望大顶,朝阳映照的群峰像芙蓉花刚刚吐蕊一样;早坛功课的钟声则预示楼台殿阁的门扉已开启。颈联写山脚岩石深处的云雾已被清风卷走,苍松翠柏的顶端又有几只洁白的仙鹤翩翩飞来。尾联中的筠篮指古人游山时乘坐的一种竹桥。筠篮讵忍回表达了诗人对南岩美景依依不舍的情怀。张维是明代较为杰出的宦官诗人,他题咏武当山的诗章也将会流传千古,被后人吟诵。
[参考文献 ]
[1][清 ]朱彝尊 .明诗综 [M].四库全书本 [M ].
[2]王春瑜 .明清史散论 [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 9 6.
[3][明 ]方 升 .大岳志略 [M ].
[4][明 ]任自垣,卢重华 .明代武当山志二种 [M].杨立志点校 .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199 9 .
[5][元 ]刘道明 .武当福地总真集 [C ].129 1.正统道藏本[M ].
[6]王春瑜,杜婉言 .明代宦官 [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 89 .
[7][清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59 .
[8][清 ]王 概 .大岳太和山纪略 [M].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