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宽银幕电影使用的银幕比普通银幕宽的电影的统称。宽银幕电影把放映画面展宽,适合人的两眼水平视角大于垂直视角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景物并无限界的特点,使观众扩大视野,增加临场真实感。宽银幕上的影像画面造成了广阔的印象,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尤其适合表现大自然景色、群众场面和战争镜头。简介
宽银幕电影(Widescreen),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宽 银 幕 电 影
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银幕略作弧形,使观众扩大视野,
释义
基本解释:电影的一种,银幕略作弧形,比普遍电影的银幕宽,使观众看到的画面大而完整,并
宽 银 幕 电 影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电影的配音多是立体声。
词语分开解释:
电影 :(~儿)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具体介绍
宽银幕电影是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它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宽 银 幕 电 影
,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像。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用这种特殊镜头拍摄的景物都发生了变形。比如,一位胖子演员拍摄放映后就变成了瘦子,为保护原样的真实性,放映时采用同样原理的变形镜头把影片放映到银幕上,就可以把景物正常地还原,瘦子又变成胖子了。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宽银幕电影在扩展画面范围的同时,又和多路还音立体声相结合,使得影片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观众的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立体地传播出来,这就更加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立体声加强了宽画幅的临场感。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电影为宽银幕立体声电影。
产生
1927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这宽 银 幕 电 影
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展宽。这就是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1952年,美国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首先意识到了这种镜头的重要性,于是购买了该项专利,并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电影拍摄中。在拍摄中,应用特殊的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拍摄好的影片放映时,同样加上一个变形镜头,对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使画面还原,这就是宽银幕电影制作与放映的基本方法。1953年,福克斯采用这一技术拍摄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The Robe,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让影院都开始在放映机上安装了新的宽银幕变形镜头。一年之内,所有主要的制片厂都采用了CinemaScope技术及其4声道立体声,到1957年,美国85%的影院都安装了CinemaScope技术的设备。这一时期还有其它的宽银幕格式,其中很多都采用了70mm胶片来提高图像质量,尽管目前超过900张银幕都装备了70mm影片的放映设备,但这一格式却很少用。一些独树一帜的人之所以还采用这种格式主要是为了声音。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是主要制片厂所发行的最后一部70mm影片,不过拍摄仍然是35mm胶片,只是发行上使用70mm。宽银幕电影使人的视野扩大,因此特别适宜表现场面恢弘的电影画面。如今,世界各国都已普遍采用宽银幕电影。
分类
国内外的宽银幕电影有:1宽胶片宽银幕电影;2变形画面宽银幕电影;3遮幅电影。此外,在有的国家里,把35毫米胶片横过来进行拍摄和放映,影片上画幅在宽度上加大一倍,放映画面质量也很好。还有的用三台35毫米摄影机连在一起,把146内的景物拍在三条胶片上,放映时以三台放映机同时映在同一宽银幕上,从而成为拼接的宽银幕画面 。
历史发展
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宽 银 幕 电 影
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根据当时使用的35mm胶片,画面的宽高比被定为1.33:1,随后有声电影出现了,人们在电影胶片帧上给光学声道提供了一条空间,宽高比逐渐被调整到1.37:1的比例。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但是随着电视的诞生,电影工业受到了灾难性的冲击,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超过90%的家庭拥有了电视,去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到了1970年,好莱坞电影人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他们必须向观众展示一种在家里无法体验到的快乐。于是宽银幕电影诞生了。
宽银幕电影的左右跨度要比以前的电影宽度要大,因此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要比方形电视屏幕的宽高比大很多。由于大的画面效果在尽力模仿我们平时看周围事物的结果,因此这样的画面效果也会给观众带来更加强烈和真实的效果。宽银幕电影经过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完善,最终成为了电影工业的选择标准。现在,电影业界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比例格式,但有两种标准比例占据着主导地位:学院宽银幕(Academy Flat,1.85:1)和变形宽银幕(Anamorphic Scope,2.35:1)。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mm胶片)等。
系统设置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宽银幕电影有以下几种系统: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系统 拍摄时附加的摄影物镜将被
宽 银 幕 电 影
摄影像进行横向压缩,压缩比为2:1,放映时用变形放映物镜将被压缩的影像复原,这样就能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比普通影片画幅宽 1倍的景物。一般变形宽银幕电影的银幕宽高比为2.35:1,还音均为光学声带。其中非立体声系统为普通单条光学声带;立体声系统则普遍采用道尔比双条光学声带。1953年问世的西尼玛斯柯普系统,银幕宽高比为2.55:1,还音用 4条磁性声带构成立体声,因此这种系统胶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胶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宽度内容纳4条声带。这样,就必须改变录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设备,并需对每部拷贝涂布磁性声带,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从60年代起,这种系统已逐渐停用。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这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摄影机和常规光学系统进行拍摄,只在摄影机片窗前安装一个一定画幅比例的窗框,以减小画面高度,而不改变宽度。这是改变画面宽高比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放映时在放映机上加一个与摄影画面宽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用短焦距放映物镜放映,以扩大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获得宽银幕效果(见图[])。遮幅宽银幕系统画幅宽高比通常为1.66:1或1.85:1。它的缺点是胶片有效利用率低,并由于采用短焦距放映物镜,增加了放映时的放大倍率,使银幕画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制作方便,经济实用,故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近年尚有逐渐增加并取代变形宽银幕的趋势。
70毫米宽片宽银幕电影 70毫米胶片宽银幕画幅宽高比为 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还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 -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近年来由于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
遮幅宽银幕电影
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使画面高宽比由原来的1:1.33,变成1:1.66至1:1.85,能得到与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电影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海燕厂)拍摄了中国第一部35毫米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导演:沈浮,主演:崔嵬等。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利用彩色宽银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与影片的内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质奖。
与普通银幕电影的区别
普通银幕电影亦称标准银幕电影、常规银幕电影,或相对于宽银幕电影而称之为窄幕电影。指放映时在银幕上投影的画面宽高比为133∶1(35毫米标准型无声片)或1375∶1(35毫米标准型有声片)的电影。1893年,爱迪生在其发明的只能供单人观看的活动电影视镜中,使用影片的画面宽约24毫米(即1英寸),高约18毫米(即3/4英寸),宽高比为133∶1。1895年,卢米埃尔发明的可供多人观看的银幕放映电影问世,其采用的画面宽高尺寸与爱迪生所用的相同。1925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电影与摄影工作大会,将这种尺寸和比例规定为当时无声电影的标准。爱迪生之所以采用这种宽高比,可能是考虑了在绘画方面费希纳等人研究黄金律提出的比例(4∶3=133)所产生的美感。20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光学录音法的成功,电影才进入真正的有声时代。此后,35毫米影片除画面外,还要在齿孔内侧留出一条记录声音的位置(声带位置),这样,就只好压缩无声影片画面的面积,将宽高尺寸改为22毫米16毫米,即把放映在银幕上的画面宽高比改变为1375∶1。普通银幕的幕宽为观众厅长度的1/5,最远观众的视角只有12,使人眼视角受到很大的束缚,观众总有一种通过窗口看戏的感觉,在生理和心理感受上缺乏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构图和艺术表现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电影的发展和电视与电影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宽银幕电影逐步兴起。
- 扩展阅读:
- 1.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