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GDP-概述
文化GDP
文化GDP,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文化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亮点,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在不少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成为提供就业机会的重要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朝阳行业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GDP-发展现状
文化GDP
1、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个百分点,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年~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其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凸显,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2、随着网络、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拓宽了文化产业的领域。
3、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4%上升到2008年的5.1%,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6.5%。云南省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8%。近五年来,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
文化GDP-主要特点
文化GDP
1、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2009年中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约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实现演出收益约7685万元。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4亿美元左右,各类电视节目出口超过1万小时,外销金额共约5898万美元。2009年1~11月,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94亿美元,图书版权进出口比例由2003年的9∶1下降为2009年的3.4∶1。
2、文化产业投资和文化资源开发持续升温,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
3、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和人力资源涌进文化领域,文化产业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如以电子制造业和电子专业市场为主导产业的深圳华强集团,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成为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的新锐。化工企业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制作的全球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广西文化旅游的名片。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大连万达集团,文化产业已上升为企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旗下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400块电影银幕,2009年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
4、社会资本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开始形成,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文化市场主体逐步壮大,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北方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文化GDP-低俗现象
低俗文化
1、在一个精神生活极度饥渴的国家,不平衡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文化的缺失和全民性的精神苍白就是最突出的表现,庸俗,或者低俗现象的存在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低俗现象是文化发展滞后造成的。当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支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强烈,而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不能充分满足供给的时候,就会出现饥不择食现象。由于长期没有丰富和多样的精神产品的滋养,一般大众对于高雅和通俗便无从判断,对于什么是通俗,什么是低俗便无从区分,情况必然如此。
2、这种情况的出现源于中国传统的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中国2009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提前10年实现了以前制定的、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全面小康发展目标。东部发达地区开始超过10000美元,进入了中等发达程度国家的行列,这种不平衡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文化的缺失和全民性的精神苍白就是最突出的表现。根据有关研究,与国际上相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比,中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仅及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在一个精神生活极度饥渴的国家,人民群众缺乏基本的文化鉴赏力,不要说通俗文化无从分辨,就是高雅文化也难以定位。
3、在市场机制调节文化资源配置的社会里,消费产生供给,高雅和通俗各有市场,甚至低俗的服务也有需求。只要不事关公序良俗,不冲击道德底线,不付出过大的社会成本,就要尊重其消费者和生产者有权生产和消费的权利。关键的问题是要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管理机制:必须科学地评估、合理区分、分类管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可能的副作用。在这一点上,市场经济和前市场经济社会有重大区别。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对于文化活动实行一臂间距管理模式,对传媒区分公共媒体和商业媒体管理,对电影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营业性娱乐场所实行分类管理,摸索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文化GDP-注意事项
文化GDP
1、在文化部日前举办的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论坛上,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和传承人,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中国实践、申报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话题,对于中国在申遗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会者在欣喜之余,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光申报,只是一个名头,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落实下来,尤其在履约年能够拿出一份履约报告,让联合国看到中国申报的这些项目都在切切实实地做。
2、民俗学家、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乌丙安以本命年来形容履约年。他呼吁中国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使保护非遗具有法律强制性。
3、目前非遗保护中存在的向钱看问题表示严重担忧,现在有些地方的泼水节天天泼,来一拨泼一拨,这么干挣钱,还有什么文化保护的意义。比如拿非遗打造这个,打造那个,现在张飞故里在争,赵云故里在争,孙悟空故里也在争,孟姜女哭倒的长城还在争,这些做法让我们的非遗越来越受威胁。
4、国家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也对此类现象提出批评,过节主要强调精神内涵,至于节日有什么经济效益那是附带来的。比如祭祖,不能说祭祖赚钱。觉得现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GDP化是很危险的倾向,要及早堵住,别让其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