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荣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笔名耘耕,男,汉族,1943年1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法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
俞荣根(1943.1~)
编辑本段
简 况
简历:19621967年,就读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79年考取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生,1982年毕业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通过论文答辩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21997年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期间,1986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任教授。
荣誉: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3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司法部直属高校先进教师(1994年)、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5年)、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法学、法律史学,2002年)。
任职:1993年起历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等。
1997年11月调任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并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常务)、《改革》杂志社社长,兼任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199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共重庆市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12月当选为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1月,在重庆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选任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编辑本段
主要社会兼职:
曾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现任上海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曾应聘赴日本神户大学国际协力研究科、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任教或研究。 兼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及其学术委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兼任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并社会科学组组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计划与发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信息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名人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重庆市渝浙经济促进会会长、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等。
研究领域:主要从事法律史学科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制史、法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兼及法理学、法社会学、立法学等。1997年任重庆社科院院长后,因工作需要涉足决策科学、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等,主持完成一批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和编写过一些论文和著作。
编辑本段
获奖情况:
1、省部级一等奖四项: 《儒家法思想通论》(专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道统与法统》(专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1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羌族习惯法》(合著、主编),重庆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上、下)(教材,执行副主编,主要撰稿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2、省部级二等奖四项: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3年第4期,1984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儒家法思想通论》(专著),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合作,项目实施人),1997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9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省部级三等奖九项
《孔子的法律思想》(合著),群众出版社1983年第1版,1988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儒家伦理法批判》(论文),中国法学1990年第5期,1992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合著,主要撰稿人之一),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版,1994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科教兴渝战略及其实施方案研究》(科研报告,主持人、主研人),1999年重庆市市级软科学项目,2001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合川市暨重庆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科研报告,主持人、主研人),2000年重庆市市级软科学项目,2001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该成果同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重庆市人口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科研报告,主持人、主研人),重庆市市级软科学项目,2001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该成果同时于2001年12月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发展研究奖三等奖。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主编、主要撰稿人),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3年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三等奖。
4、九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一项
2002年10月,在九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委员个人提案被评为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优秀提案。
编辑本段
理论与实践活动、学术观点、人才培养
主要学术研究、教学和实践活动 1、自1979年起,在国内外学界率先从法思想的角度系统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思想。1982年以《孔子法律思想探微》一文获法学硕士学位,庚即与导师杨景凡先生一起于1983年共同完成《论孔子》一书,又于1984年合作出版了《孔子的法律思想》。此后,继续扩展和深入,于1992年独立完成54万余字的《儒家法思想通论》,1998年又修订再版。1995年撰写了《儒言治世》,1999年出版了《道统与法统》。
2、自1985年起,作为主研人员之一,参加李光灿、张国华二位前辈学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多卷本的工作,并担任其中第二卷(春秋战国秦代卷)的副主编。该卷于1991年完成,1994年出版。
3、1993年至1995年,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并任主编将研究成果编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丛书一套共四种于1997年出版,其中独立撰写的《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一书,系学界第一本非论文集形式的系统研究毛泽东法思想和法实践的专著。
4、1993年起,策划、启动了大型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得到了司法部、国家民委、四川省民委,以及云、贵、川有关高校的支持。1994年以《羌族习惯法》作为试写卷实施该项目。司法部将羌族习惯法研究列为重点项目,西南政法学院也给予经费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同年夏天,率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羌族习惯法调查队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搜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随后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在2000年出版了《羌族习惯法》一书。
5、自1983年开始涉足文化和法文化研究领域,在国内外高校和重庆市举办的学术论坛上作过多次有关文化问题的学术讲座。1987年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文化与法文化的选修课, 2003年,将这方面的研究心得和学术成果集结出版了《文化与法文化》一书。
6、自1981年起为西南政法学院的各届本科生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史,为自考生讲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等。应邀赴四川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刑法史》等课程。
1985年起,为法律史专业和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国法律史的相关专题课、选修课等,并为法学博士生讲授法学前沿研究专题。
7、作为主要撰稿人参与全国法律自考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编写(19861988年),作为执行副主编协助主编杨景凡教授编写《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上、下)》(19871988年),主编司法部教材编辑部审定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2000年)。
8、策划组织并主编法律出版社《法治之路》丛书,出版了《从法制到法治》(程燎原著)、《东亚法治的历史与理念》(韩大元著)、《宪法更上法治之本》(朱福惠著)、《具体的法治》(贺卫芳著)四种。
9、1986年策划陪都法制研究项目。为支持和配合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编写《法院志》,组织力量查阅了有关陪都法制的大量档案和文献资料。后又借去台湾和日本从事学术活动之便,搜集了一批珍贵资料。1989年2月15日向中国法制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北京)提交这一课目的资料搜集、整理情况的报告和研究建议。1993年9月10日向中国重庆抗战陪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了《陪都法制提纲》。该项目仍在进行之中。
10、1995年应邀去日本神户大学国际协力科访问讲学。1997年应邀去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访问讲学。1994年、2001年、2003年三次去台湾参加学术会议。1998年2000年,作为中方的课题主持人之一与日本关西地区的专家合作开展日本关西地区与重庆市经济协作问题研究。2000年2001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丹麦人权研究中心合作的21世纪的人权保护与反酷刑课题研究,并主持完成了其中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11、1997年11月2003年2月,在重庆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提出和实施科研兴院、服务重庆等办院宗旨,策划并组织了一批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关联的经济、法律、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其中,作为主编和主研人员完成了《重庆蓝皮书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各卷,以及《重庆蓝皮书前沿研究系列 挑战与回应来自学者的报告》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各卷;作为常务副主编主持完成了《重庆经济年鉴》2001年卷和2002年卷;作为重庆方的主编,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完成了大型文献《巴蜀文化图典》;主持并共同主编出版了《当代重庆简史》;主持完成了重庆市软科学项目、具有开篇意义的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报告,并共同主编出版了《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第一卷。这些举措,切实地服务于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有力地提升了重庆社科院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地位。从而得到了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的首肯,并题词鼓励:为重庆社科院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12、2003年选任为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后,悉心学习研究立法理论和立法政策,坚持以提高立法质量为中心来搞好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控制数量, 提高质量的措施。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拟制有关提高立法质量的工作规程,推进并完善委托起草法规草案、立法咨询专家库建设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聘请立法助理工作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所撰写的关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论文也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编辑本段
代表作简介--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创新
1、孔子和儒家法思想研究方面:《儒家法思想通论》 1981年,发表《应当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等论文,率先从法的层面上研究孔子和儒家,冲破了当时在这一领域中因文革而留下的余悸重重、万马齐瘖的局面,立即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回应和赞许。和导师合著的《孔子的法律思想》一书,被台湾学者认定为近年来,大陆在孔子研究上有方法论创新的四种研究成果之一(另三种是李泽厚、匡亚明、张岱年的有关研究成果)。
《儒家法思想通论》出版后,一时传为法史界和儒学界之佳作。《中国社会科学》、《读书》、《国际儒学》、《法学》、《孔子研究》、《法律评论》、《光明日报》、《文汇报》等18种报刊发表书评。
作者在孔子和儒家法思想研究过程中,注重中西法文化、先秦诸子法思想的比较,注重从中国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宏观层面,以及文字、考古、典章制度等微观层面作多角度思考,来探讨儒家法思想的内容和特质,在方法论上大胆创新,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颇有新意的观点。
其一,提出先秦儒法两家的分歧并不是人治与法治的对立,秦汉以后的中国法律史也并不存在一条人治与法治斗争的主线。法家的极端君主专制主义正是一种典型的人治。因此,用儒家人治、法家法治相对立的观点来评述儒法两家,来描绘中国古代法律和法文化的历史是不恰当的。
其二,把儒家的礼说成是自然法的论断值得商榷。西方自然法,不论是宗教的还是理性的,都是将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或外在的正义,置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法之上,或之外,让人们对它顶礼膜拜。而儒家法的礼、天理既不在人类之上,也不在人类之外,而在人类之中,在人的日用之中,在人心之中。所以,儒家之法有理想法,有正义观念,但不能归结为西方式的自然法。
其三,孔子反对晋铸刑鼎不是反对公布成文法。大量资料证明,刑书、刑鼎并非中国公布成文法之始,西周的悬法象魏是比它早得多的成文法公布形式。孔子反对晋刑鼎是反对乱立法、立乱法,坚持礼的原则。在中国古代,习惯法始终存在,成文法和习惯法的并存和互补是中华法系的一个特点。
其四,运用丰富史料论述了中国古代法实行的是罪刑法定与非法定相和合的综合型定罪量刑制度,这又是中华法系不同于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特点之一。儒家法反对把罪刑关系凝固化、机械化,但并不主张罪刑擅断。
其五,论述了儒家法思想的文化特质是伦理法,并对儒家伦理法的渊源、基本原则、基本特点作了阐析。
其六,对春秋决狱进行了再评价。认为不能把春秋决狱不加分析地归之为想整谁就整谁,想怎么整就怎么整。从仅存的几个春秋决狱的案例看,都是改重为轻的。春秋决狱是从秦代严刑苛法过渡到唐代礼法结合的重要中间环节,是由法家立法、司法向儒家立法、司法的一个转折点,对中华法系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七,中国古代虽无系统的成文民事法律,但同样有着丰富的民法文化。专题研究了儒家的诚信观、义利观的民法文化价值及其对中国独特的民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起重要作用。
其八,探讨了儒家法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演变。其中,关于《唐律疏议》是一部典型的封建伦理法;明清之际黄宗羲思想的主要方面仍说明他仍是一个集儒家的社会批判主义思想之大成者,他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命题也不是法治思想;沈家本的贡献并非在于他是一个维新改良派,相反,他是以一个儒家型的开明官僚来终结中国古代的儒家化法律的;孙中山的民情国史论具有创立中西结合的现代中国法文化的意义,他的五权宪法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的翻版,而是一个力图将传统的民本与近代的民权思想相沟通的集权型的政制。凡此种种,都凝结着探索者的独到心得,不乏启迪意义。
其八,在研究和阐述儒家大师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法思想时,方法上也有一些特点。一是从原著出发,用资料说话,力求避免片面性和断章取义;二是把孔、孟、荀等人物的法思想作为其整体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来考察,避免将其肢解和割裂;三是从三个层次来发掘和阐析他们的法思想:首先是理想法层次,也是他们评价和设计现实社会和现实法的价值标准,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仁义、荀子的礼义,以及法先王、宋儒的天理等命题;其次是他们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原则层次,如重民思想、中庸思想、家族主义思想、君主主义思想等;第三是具体的法律主张层次,如刑罚中、以直决狱、父子相隐等等。
2、现当代法思想研究研究方面:艰难的开拓--毛泽东法思想和法实践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课题研究把俞荣根教授的研究视野从古代法带到了现当代法。在现当代法思想研究中,毛泽东是不能回避的中心人物之一。近30万字的《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和法实践》一书对这位伟人从法的角度作了全方位探析。本书定位在毛泽东个人的法思想与法实践,而不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法思想。
全书分为八章。第二至第七章叙述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到成为人民共和国领袖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法思想与法实践。第三章指出,毛泽东确立阶级论法律观的时间在1920年底至1921年初。第六章写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认为这是毛泽东个人马克思主义法思想的成熟时期,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法思想与法实践。第七章论述了毛泽东在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丰功伟绩,特别对在筹建新政协和制定第一部人民宪法中的宪法思想、三反五反中的经济刑法思想、关于缓刑、管制、特赦等制度的创制等作了重点阐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以后,与毛泽东在治党治国中的失误相一致,他的法律虚无主义倾向逐渐滋长,但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上仍有力挽枉澜的贡献。
第八章选取了六个专题对毛泽东在法思想、法实践上既创造辉煌铸成大错作了理论阐析。这六个专题是:实事求是与法随时变、群众路线与四大民主、党的领导与民主法制、阶级斗争与造反有理、民主政治与人民本位、人治法治与圣贤精神。文中认为,阶级斗争工具论法律观、人民本位的民主权利论、崇尚圣贤精神而忽视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等等,是毛泽东晚年在法实践上造成重大失误的深层的法思想原因。
3、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研究方面:羌族习惯法
俞荣根和他的研究团队选取民族人口不是太多、居住比较集中、历史十分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的羌族作为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对象。《羌族习惯法》一书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对羌族习惯法进行详尽的考察、论证和分析:
羌族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习惯法发生、发展轨迹;财产关系、婚姻关系、继承关系、家庭关系、刑事关系、诉讼关系中的习惯法内容;土司制度、宗教信仰、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方面的习惯与规则;从经济背景和文化特征两方面对羌族习惯法作理论的分析与提炼;对历史上羌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态势作钩沉式的辨析,揭示习惯法与国家法日趋融合并逐渐让位于国家法的文化变迁态势。
这一研究首先是一种学术和文化的补白。它第一次将羌族的法文化传统文字化、固定化,填补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民族法学和羌族文化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这是属于筚路蓝缕的开启性工作。
同时,民族习惯法研究也有相当的现实迫切性。习惯法所代表的民间文化,与国家制定法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分属不同的系统,存在着整合上的困难的。这种困难,今天仍然存在,它是民族地区的法治进程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总结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智慧与经验,在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又照顾民族习惯上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动态平衡。
本课题研究还提倡了一种严谨、实证的学风。课题启动的1994年前后,由于对商品经济的错误认识,学术界浮燥之风滋长,十年一剑、注重田野调查的治学方法受到极大的冲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课题组的成员把个人得失、以及经济、职称之类的所谓效益放在一边,一头扎进大山,克服了高山缺氧、饮食不惯、语言不通以及其他各种困难,获得大量可靠的资料和真情实感。《羌族习惯法》是写出来的,更是走出来的。
人才培养
1985年开始带培硕士研究生,至1997年调任重庆社科院院长时,共毕业研究生21名,均顺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他们现已成为法学教学、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骨干,也有的从事律师、金融和企业管理工作,成绩不斐。其中,有4人先后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已成为法学界的后起之秀。
1998年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引入重庆社科院,亲自兼任班主任,并授课,至2003年共结业学员千余名。他们多是在职法官、检察官、党政机关干部、律师、高校和党校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大多有良好的发展,一部分学员还获得了硕士学位。
2002年重返西南政法大学任教,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招收博士生2名。以后将每年招收2、3名。祈能少而有精,优中选优,在有生之年为期不多的从教时日里尽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乐。
编辑本段
主要学术论著目录
共出版法学类著作10种,其中独著5种;编写教材7种;编撰工具书3种;译著1种;主编法学丛书2套;编著其它著作7种、综合类系列丛书3套。发表论文200余篇。 1、 独著
《儒家法思想通论》,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53.7万字。
《儒言治世儒学的治国之术》,独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12万字。
《艰难的开拓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独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29.5万。
《儒家法思想通论》(修订本),独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修订再版,55.3万字。
《道统与法统》,独著,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39万字。
《文化与法文化》,独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30.6万字。
2、合著
《论孔子》,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4月印发,16万字,与杨景凡教授合著。
《孔子的法律思想》,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13.7万字,与杨景凡教授合著。
《中华法苑四千年》,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年5月第1版,42.5万字,与倪正茂、郑秦、曹培合著。
《中国法律思想史春秋战国秦代卷》,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本人撰稿19万字,任全书编委、本卷副主编(国家七五社科重点项目)。
《羌族习惯法》,重庆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49.5万字课题主持人、主编、主要撰稿人。
3、教材等
《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教学提纲)》,重庆:西南政法学院,1981年7月,15万字,主要撰稿人。
《孔子法律思想研究八十年》,重庆:西南政法学院教学参考书,1986年1月,12万字,独著。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上、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执行副主编,主要撰稿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主要撰稿人。全国法律专业自考教材。
《中国法律思想史辅导教材》,成都:四川自修大学杂志社,1992年,53.7万字,独编。
《中国法律思想史指要》,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主编、主要撰稿人。
《中国法律思想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31.9万字,主编、主要撰稿人。司法部教材编辑部审定教材。
《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上、下)》,重庆:西南政法学院《外国法研究丛书》1987年,合译。
4、工具书
《国学通览》,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合撰法学部分共七章,独撰简牍学。
《中国法律史研究在日本》,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84.5万字,合编。
《诸子百家名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合撰儒、道、法等8篇。
5、丛书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丛书(共4种),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主编、主研。
《法治之路》丛书(已出4种),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主编、主研。
6、综合类系列书
《重庆蓝皮书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共6卷),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8,主编、主研。
《重庆蓝皮书前挑战与回应not;来自学者的报告》(1998、1999、2000、2001、2002共5卷),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98,主编、主研。
《重庆经济年鉴(2001、2002年卷)》,重庆出版社,常务副主编、主研。
7、其它类编箸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探索三峡工程移民在丰都》,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主编、主研。
《巴蜀文化图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重庆市方面主编。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民族地区发展》,重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两人共同主编、主研。
《重庆市人口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重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主编、主研。
《景凡文存》,渝内字(2002)077号,2002年7月出版,主要整理编辑者。
《当代重庆简史》,重庆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一主编、主研。
《重庆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重庆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课题组长、主研。
8、主要论文(至2000年)
论文名称 刊 物 发表时间 备 注
《法经》和李悝的政治法律思想 西南政法学院学报 1980年3期
怎样认识和评价孔子的法律思想 法学季刊 1982年2期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 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 1983年4期 获四川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首届)
法学学刍议 法学杂志 1983年5期
孔子的司法道德观 法学 1983年9期
族刑史话 法学 1984年11期
孔子伦理法律观的再认识 法学 1984年1期
以礼率律到改法为律---先秦的立法 法学杂志 1984年2期
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质疑 法学季刊 1984年3期
孔子伦理法律思想再议 法学杂志 1985年1期
为国以礼成圣训,一准乎礼定《唐律》法律的儒家化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2期
治国安邦设礼制,贵贱尊卑别璨然---周礼和礼制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3期
踊贵履贱非戏言,肉刑残民数千年----我国奴隶社会的五刑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4期
云梦地宫献瑰宝,无价竹简惊世人---《秦简》和秦代的立法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5年5期
匡亚明和他的《孔子评传》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9月8日
也谈做新时代的包公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0月12日
法家非法治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1月12日
我国近年来的孔子学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5年11月28日
孔子法律思想论略 孔子法律思想论文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出版 合著
从女排表演赛想到马铃薯和混凝土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2月3日
刑于寡妻、考夫人及其它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3月2日
孟子法律思想简议 《孟子思想研究》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1日出版
权与法琐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4月8日
一腔忠贞为祖国---访刘宗宽先生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7月11日
中国固有法文化及其今天的位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3期
晋刑鼎再议 法学研究 1986年3期
文化和文化热 重庆社联 1986年4期
试论《唐律疏议》的伦理法思想 法学季刊 1986年4期 与王祖志合著
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 全国第三次精神文明讨论会重庆代表团论文集 1986年12月 重庆日报摘要发表
孔子讥刑鼎辨析 孔子研究 1987年1期
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价值评价 重庆联社 1987年1期
孔子关于犯罪的预防及其社会控制简议 政法论丛 1987年3期
孔子法律思想探微(修改本) 孔子研究论文集 山东齐鲁出版社,1988年出版
苏联国家与法的历史评价 外国法学研究 1988年1期
孔子法哲学思想及其法文化意义 政法学习 1988年2期
唐代佛道二教对传统法文化的影响 云南法学 1988年2期
法治再议 政法论坛 1988年4期
一个引人入胜的法学新领域---法文化学 函授通讯(西南政法学院) 1988年5期
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软件---法文化 政法学习 1989年1期
法社会学刍议 四川法学 1989年1期
史学危机中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建设管见 法论(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 1989年1期
法社会学面面观 法制日报 1989年4月5日
试论儒家之法的精神 现代法学 1989年2期
对中国古代法文化研究的反思 社会学研究 1989年2期
中国民族的传统法文化心理及其更新 云南法学 1989年2期
民主制的特质是法治,法治并非以法治国 中外法学 1989年3期
我院馆藏两种稀见清代法律抄本的初步研究 现代法学 1989年4期
法治与人治问题补论 云南法学 1989年4期
自然法说献疑---兼与台湾学者商榷 台湾研究 1990年3期
批判犯罪学的特征及其意义 政法论坛 1990年3期
明智之学,明法之学 现代法学 1990年3期
试论儒家法思想的现代启示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0年3期
一大无有及《老子》道论新探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3期 合著
荀子的综合型犯罪预防学说 现代法学 1990年5期
儒家伦理法批判 中国法学 1990年5期 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第五次)
酌古准今,熔铸东西---评沈家本修律 现代法学 1990年6期
从一则虚构的故事看孟子的法思想 政法论坛 1991年1期
论叔向 孔子研究 1991年1期
一块待开垦的清代法律史园地 现代法学 1991年1期
儒法两家治官思想之比较与启示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1年3期
廉政与法制---记中国法律史学会西南分会学术研讨会 现代法学 1991年3期
中西法文化的一个比较:自然法与伦理法 孔子儒学与当代社会文集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历史法哲学---法的智慧之学 中外法学 1992年1期
中国古代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 比较法研究 1992年2--3期 合著
试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命运 云南法学 1992年2期
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论之再研究 法学研究 1992年3期
台湾现行法与民国法 台湾研究 1992年3期
儒家中道的法文化观照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2年3期
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法论(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 1992年3期
台湾法浅论 现代法学 1992年4期
探索现代法与传统法整合之路的伟大先行者 法制日报 1992年10月24日
儒学的命运及其历史性机遇 同舟共进 1992年12月
陪都法制论纲 (重庆)抗战陪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3年
历史的透镜,智慧的活水---关于法史学前十年和后十年的思考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学》 重庆出版社, 1993年出版 合著
儒家之道的法文化检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3年1期
孔子的法思考 大众法制 1993年1期
诚信:一个历久常新的民法原则---论语与中国民法文化 现代法学 1993年2期
用现代法批判传统法,用传统法批判现代法---孙中山宪法思想的一个新观照 中南政学学院学报 1993年4期
道统与法统 孔子研究 1993年4期
儒家中道与中华法系的特点和价值 天府新论 1993年6期
真理与真理的过犹不及---毛泽东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法文化观照 现代法学 1993年6期 获四川省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首届)
毛泽东的人治观新义 法学 1993年6期
美妙绝伦的龙池 光明日报 1993年1月6日
民本与民主儒家法文化的困境与回应 (北京怀柔)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1993年6月
毛泽东的人民本位法律观 中外法学 1994年1期
跨世纪的文化研究与孔子研究 海峡评论 1994年1期
毛泽东刑法思想二题 云南法学 1994年1期
缔造者留下的课题---毛泽东的法思想与法实践漫论 四川法学 1994年4期
法律与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现代法学 1994年5期
地方应有立法权 法制日报 1994年1月1日
还是马青天那一套好 法制日报 1994年2月9日
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史研究 现代法学 1994年12月 第三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交流会论文(台北)
儒家义利观与中国民法文化 (黄山)儒学与法律文化研讨会论文 1995年
毛泽东阶级论法学观的变化与价值重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2期
法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兴起与发展 中外法学 1995年4期
儒学与羌族文化 《儒学与廿一世纪》论文集 华夏出版社, 1996年出版 (北京)纪念孔子诞生2545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孔子研究 1996年1期
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国际协力论集》(日本) 第4卷第1号1996 英文
儒家义利观与中国民法文化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日文
儒学与中国经济、法制之发展 《法律文化》(日本) 1996年9---12期 日文
法文化的世界化与民族化 现代法学 1997年4期
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学习邓小平法治理论及十五大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 重庆市《党的十五大与重庆的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 1997年10月
盛会回来话感想 重庆政协报 1998年3月27日
天理、国法、人情的冲突与整合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4期 收入《法律史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宣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法制构想的历史意义 重庆日报 1998年4期
三个有利于与重庆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改革 1998年4期 合著
关于再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群言 1998年第8期
法先王---孔孟王道政治的理想模式及其悲剧命运 《法律史论集》第1卷 法律出版社
儒学及其在中国经济、法制发展中的价值 《法律史论丛》第4辑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知识经济与社会科学的新使命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年12月 合著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 学习与探索 1999年1期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形式---从工具型到体制型 法学 1999年1期 合著
陪都时期中外科学文化交流探析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3期 合著
三峡库区迁建的司法保障问题 重庆行政 1999年4期 合著
1999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庆日报 1999年4月7日 合著
习惯法与羌族习惯法 中外法学 1999年5期
工具型法治和体制型法治 政治与法律 1999年第6期
法治之路:百年求索的最后抉择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9年特刊 法制变革与教育专号
改革司法体制,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论文集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新世纪的社会科学--趋势与建议 大公报(香港) 1999年9月26日
重庆市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构想 中国港口 1999年11期 合著
法治简议 重庆日报 1999年12月15日
简论政府主导型的科教兴渝战略 重庆日报 2000年1月26日
重庆怎样迎接西部大开发 重庆日报 2000年3月8日
实施科教兴渝战略的强大动力 重庆日报 2000年10月20日
2000年重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改革 2000年第1期 合著
对社会科学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
儒家人本主义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 合著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学习三个代表论述的一点体会 思考与运用 2000年第5期
社会科学的机遇与挑战--来自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学术界 2000年第6期
分贷统还 扶持西部--农网建设与改造还贷加价方案的讨论 地方电力管理 2000年第7期 合著
实践三个代表 大力发展高科技 当代党员 2000年第10期
对重庆在西部开发中战略定位的思考 学术论坛(增刊) 2000年增刊
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罪刑既是法定的又是非法定的 浙江大学法学论集 2000年创刊号
9、2001年以来主要论文
1、 谈谈浙江的块状经济,重庆日报,2001年2月7日,独著。
2、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修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重庆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独著。
3、 简议文化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七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独著。
4、 地方社科院如何迎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4期,独著。
5、 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思考与运用,2001年第4期,独著。
6、 司法体制改革还需深化,内部参阅,2001年第13期,独著。
7、《儒家反酷刑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法学2001第5期,独著。
8、《罪刑法定与非法定的和合中国法系的一个特点》(修改本),载《批判与重建中国律史研究反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独著。
9、《关于重庆市实施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几点思考》,改革2002年第4期,独著。
10、《儒家的法哲学》(修订本),清华法学2002卷,2003年1月出版,独著。
11、地方史研究的重大成果写在《重庆通史》出版之际,重庆行政,2003年第一期,独著。
12、孔子文化的价值,中国儒学年鉴社,2003年8月出版,独著。
13、法治现代化与民族法文化传统,全球化论丛,2003年8月,两人合著。
14、中国成文法公布问题考析,中国法制史考证.乙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独著。
15、唐律学:传承与趋势-一兼及戴炎辉的唐律研究,在《法史学的传承与趋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11月,台北)上发表并宣读,独著。
16、重视与自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笔谈),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第一期,独著。
17、定位与有为,重庆日报,2004年3月14日,独著。
18,追赶型经济发展的困惑与思考,重庆经济,2004年第四期,独著。
19、关于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领导决策参考(内刊),2004年第四期,独著。
20、地方立法应控制数量提高质量,重庆日报,2004年4月l0日,独著。
21、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刍议,公民导刊,2004年4月号,独著。
22、西部大开发中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研究,载《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府治理研究》,重庆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两人合著。
编辑本段
个人资料:
姓名:俞荣根 工作单位: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
职务职称:教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
俞荣根 教授、博导
出生年月:1943年1月日
所属院系:法学院
学术方向:法律史学
教授信箱:yrg992003@yahoo.COM.CN
西南政法大学 俞荣根
亲亲相隐制度又称亲属容隐制度,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履行相互隐瞒罪行的义务而不受法律制裁的制度。最早提出父子应当相隐的是孔子。《论语子路》中记载: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只是一种主张,或者一种法思想,不是法律规定。现代东西方各主要国家的法律都确认由亲属身份而自然获得的某些例外特权。中国法律应该接续亲亲相隐的儒学传统,基于人性的亲属权利立法,以东西方法典为鉴,寻求亲亲相隐制度的现代创新。这样做,既照顾到了民众的伦理感情底线,又没有对国家和社会利益造成太大损害,从而达到法律和亲情的平衡 ,避免国家刑罚权与人类亲情的直接、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