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仅从小小的时代侧面,短短的一个月的旅程,从作者犀利的观照下,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当时的政治与社会,一些当时的人的所作所为,作者希望人们思考:身处战争的年代,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一种信仰?而身处和平的年代,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还是那句老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书籍特色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纪录了以作家萧军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奔赴延安途中所感受到的“圣地延安”所处的真实的中国社会环境。从“侧面”见证了萧军、萧红从此分离的情形,有重要的文学研究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曾用酡颜三郎、田倪、田军等笔名发表文章,辽宁省义县(现属凌海市)人。1928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1933年与萧红出版了短篇小说合集《跋涉》,1934年10月间在青岛完成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后与萧红一起去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1935年7月《八月的乡村》出版,被誉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为之作序,称它是一部很好的书。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主持鲁迅研究会工作并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萧军重返哈尔滨,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受到错误的批判与处置,1949年春至抚顺矿务局总工会任资料室主任兼抚矿京剧团顾问。1951年,回到北京,在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最后部分等作品。1979年,受逊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主席团团员,重返文坛。1988年夏,兼军在同病魔抗争一年之后,与世长辞。享年81岁。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好的幻想小说都是成长小说,它长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能帮孩子处理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内心冲突。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孩子的自我;是孩子们演练内心冲突的一个舞台;是一次孩子们的自我发现之旅。 日本大幻想文学..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套对英文字母、单词、短语、句子、文章书法练习的字帖,根据习字者的书法水平和英语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习字者快速提高书..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古人..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广大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书写汉字,力求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规范书写习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写一手好的..
内容简介本书由僧人怀仁集王羲之书而成。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及民间王字遗墨中集《圣教序》, 历时二十四年。前人评价此碑: “天衣无缝, 胜于自运”, “逸少真迹, 咸萃其中”。由于王羲之真迹不存, 此碑是后人..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历代著名碑帖 (自殷商至近代) 影印出版, 纵贯中国书法史, 更加精当合理, 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 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首选法帖。碑高一丈一尺三寸六分, 宽四尺八寸五分。字共三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