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籍特色
余少好子集之学,长有述作之志。诸子百家,则作 探源 以辨正伪,作 集注 以明训诂,作 传论 以考行实,作 学案 以阐义理。历代文学,则先录 文学家传记集 ,再作 文学家列传 ,以述文人生平;先作各类 文学史 ,再作 文学史类编 ,以疏文学源流;先辑 文学批评论集 ,再作 文学批评史 ,以探批评奥蕴。资赋驽钝,人事俶扰,年至不惑,学无一成。 探源 传论 ,成书不全( 传论 止成《孟子》一种,商务印书馆出版; 探源 较多,单印者有中华书局出版之《管子探源》,余则收入开明书店出版之《古史辨》第四、六两册); 集注 学案 ,汗青无期; 文学家传记集 则旧录已佚,新录未终;各类 文学史 ,则《乐府》悔其少作(北平文化学社出版),他亦不欲问世; 批评论集 则充溢箧笥,徒自赏玩; 批评史 亦止此五代以上五篇,差敢写付梓人耳。盖庄周论道,蕲察 古人之全 ;荀卿劝学,必解 一曲 之蔽。况乎史之为书,职司载述,不该不遍,不足语于实录;予取予夺,何得称为直笔?至《春秋》立褒贬之义,《史记》成一家之言,斯则以孔子悯道不行,笔削以垂训,马迁受辱发愤,纂著以自明。后人无孔子之圣,马迁之贤,而妄以支离卑痹之说.谬附笔削一家之言,未有不如王通《续经》,见诋通人者也。故今兹所作,不敢以一家言自诡;搜览务全,铨叙务公,祛阴阳偏私之见,存历史事实之真,庶不致厚蔑古人,贻误来者。 余少好子集之学,长有述作之志。诸子百家,则作 探源 以辨正伪,作 集注 以明训诂,作 传论 以考行实,作 学案 以阐义理。历代文学,则先录 文学家传记集 ,再作 文学家列传 ,以述文人生平;先作各类 文学史 ,再作 文学史类编 ,以疏文学源流;先辑 文学批评论集 ,再作 文学批评史 ,以探批评奥蕴。资赋驽钝,人事俶扰,年至不惑,学无一成。 探源 传论 ,成书不全( 传论 止成《孟子》一种,商务印书馆出版; 探源 较多,单印者有中华书局出版之《管子探源》,余则收入开明书店出版之《古史辨》第四、六两册); 集注 学案 ,汗青无期; 文学家传记集 则旧录已佚,新录未终;各类 文学史 ,则《乐府》悔其少作(北平文化学社出版),他亦不欲问世; 批评论集 则充溢箧笥,徒自赏玩; 批评史 亦止此五代以上五篇,差敢写付梓人耳。
盖庄周论道,蕲察 古人之全 ;荀卿劝学,必解 一曲 之蔽。况乎史之为书,职司载述,不该不遍,不足语于实录;予取予夺,何得称为直笔?至《春秋》立褒贬之义,《史记》成一家之言,斯则以孔子悯道不行,笔削以垂训,马迁受辱发愤,纂著以自明。后人无孔子之圣,马迁之贤,而妄以支离卑痹之说.谬附笔削一家之言,未有不如王通《续经》,见诋通人者也。故今兹所作,不敢以一家言自诡;搜览务全,铨叙务公,祛阴阳偏私之见,存历史事实之真,庶不致厚蔑古人,贻误来者。
建国十六年秋,负笈清华大学研究院。越明年,至开封,任河南大学教授。又明年,移保定河北大学。二十年春,即返故都。从此迄二十六年卢沟事变,惟二十三年秋,至二十四年夏,赴安庆,任教安徽大学,馀皆寄居北京,前后七年有半。故都多公私藏书,余亦量力购求,止诗话一类,已积得四五百种,手稿秘笈,络绎缥缃,闲窗籀读,以为快乐。珍贵者,有明刊本宋人蔡传《吟窗杂录》,明人胡文焕《诗法统宗》。二书皆诗学丛书,收有晚唐、五代以至宋初诗格诗句图甚多,得以分述于五篇二、三、四各章,由是五代前后之文学批评,顿然炳蔚。其有公私珍藏,不能割让,或割让而索价太昂,则佣人缮写,亦积得数十册。闻傅沅叔先生藏有《永乐大典》本诗话数种,未及借钞,变起仓皇,至今犹於邑于怀也。又以诗话盛于宋,而宋人诗话,泰半亡佚,与内子曼漪,从《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诗林广记》及诸家笔记中,辑出数十种,颜日《两宋诗话辑校》。事变后,浮海南来,道出徐、济,南至京师,北返开封,然后西走长安,又随西北联合大学,播迁汉上,虽续有所得,而博考无从。闻中央大学自京移渝,载书颇富,遂于二十九年一月,由陕入川,重理丛残,际千载复兴之运,述先哲不朽之言,曾曾小子,诚不胜欢忭鼓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