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正如同巴赫金所言,思想不是独白,而是多种声音的对话交流.借用雷纳.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六卷中对白璧德的评价,这里可以说,[学衡派]不论存在什么局限性,也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因为他们[维护了评判的自由:批评的必要性]。你我可以不同意他们所说的具体意见,但要尊重他们说话的权利。『丛书介绍』
“鹅湖”取意于南宋时期江西铅山的著名书院——“鹅湖书院”。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曾同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后人称之为“鹅湖之会”,传扬天下而成为士林佳话。后来,“鹅湖之会”便被作为一种学术盛况和学术传统的象征,寓指各种学术思想和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和不同思想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的学术风气。
近十几年来,中国人文社科的“引进—模仿”色彩逐渐淡出,而“创造—参与”之追求日益凸显。经过80年代的激越蹈厉、90年代的沉潜蕴积,中国学术正在深入精进,这套“鹅湖学术丛书”即以此繁荣学术为念。这套丛书以“学术原创”、“中国话语”、“问题意识”为原则,有别于充斥坊间的整理汇编类图书、简单译介类图书等,超越了重复堆垛而毫无创新的学术泡沫。
书籍特色
作者简介
沈卫威,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沈卫威的学术领域可分为四个板块:东北作家群研究,茅盾研究,胡适研究,吴宓和"学衡派"研究.他的学术研究特色是,将学术成果用传记文学形式表述出来.对人物的叙述不局限细节的考辩和事件的铺陈,而是把握其思想实质,融入大量的学术思考.贯穿其研究的主线是对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深沉思考,意在唤起人们一点历史的记忆和回味,从而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