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9-追寻中国的现代多元变革时代-中国小说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籍特色

王晓平著的《追寻中国的现代--多元变革时代中 国小说研究(1937-1949)》分成三个部分,它大体上 对应于其时文化生产的三个区域。**部分“调商‘ 梦魇的现代”’研究沦陷区文学。沦陷区人民生活于 梦魇般被封锁、压迫的境地,而不得已与此做屈辱的 调停协商。**章以东北沦陷区的萧红和梅娘为代表 ,探讨被称为“流亡文学”和“合作文学”的文人作 品。作为流亡东北作家群代表的女性作家萧红的作品 ,被放在她的成长经历和流亡背景下加以讨论。从她 写作的故事里,我们既能看到其早期作品中对农民英 勇抗敌的描写和其苦难生活的叙述,又能在其晚期作 品里感受到一个漂泊无依的灵魂和被错置的乡愁。她 的小说成为陷于(半)殖民地、半传统状况的中华民族 苦难生存的一个缩影。而对于在沦陷区内生活处于中 下等的市民阶层的梅娘的小说叙事,笔者则试图将这 些文本中显现的女性主义话语,与其时的社会政治环 境作一种有机的勾连与对照性阅读,以便分析它们在 对“五四”理想的声张中的复杂利害关系。梅娘的小 说通过女性命运的展现显示出“殖民(主义)现代性” 的保守倾向和广泛压制性,而一些小说也显示出“新 青年”和“新女性”的变异和堕落。第二章以张爱玲 作为分析对象来研究上海的“闺阁文学”。通过探析 她小说里主导性的题材——它们显示了在一个被围困 的社会中浓厚的婚恋焦虑——笔者深入到她表面上非 政治性的婚恋小说里的复杂的身份政治的困境。她的 小说展示了在被封锁的“借来的时空”中,女性深受 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者和传统文化的压迫,无法实 现成为中产市民的各种梦想与幻想。帝国主义的“殖 民主义现代性”在中国的土地上得不到人民的认同和 配合,民众在梦魇般的禁闭封锁生活中等待解放的到 来。  第二部分“重思‘分裂的现代”’研究国统区文 学。国统区民众在分裂异化的处境中生存,文化人于 是大多梦想一种世界主义的自由和大同。第三章讨论 无名氏和徐讦的“现代文人小说”。它们目前无论在 大陆学界还是在北美都被放在“浪漫主义”的框架里 加以研究。但我却认为他们是一种现代中国独特的文 类,一种被笔者称为“现代文人小说”的寓言性作品 。它们从根本上反映了一些对中国当时社会政治环境 深感无奈、困惑与绝望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异化的心 态。他们理想中的文化普世主义受到当时社会历史环 境的极大限制,因为表现为奇异的受到梗阻的幻想。  第四章研究胡风领导的“七月派”作家路翎的“新左 翼小说”,将它们置于其时知识分子的精神与政治困 境中来加以检视,并通过对角色的“主体性”和作为 他们的“情感结构”的阶级意识之间关系的分析加以 阐明。这种小说作为左翼小说在40年代的新发展,表 现当时的“新左翼青年”力图突破“分裂的现代”的 困境,通过走人民间与民众“结合”来增强自身力量 和影响力;但由于无法有效地将个人主义的权利与民 族救亡与阶级解放的要求加以协调,而*终无法达到 一种新的“理性”。现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性” 步履维艰,终于无法在内外矛盾夹击中延续其分裂异 化的局面。  第三部分“求索‘新民主主义的现代”’研究解 放区的文学。解放区的群众在一种前所未见的、被称 为“新民主主义”的新的政治经济结构下,在共产党 的政治动员下被发动起来与旧世界抗争,并探索新世 界的轮廓。第五章讨论赵树理的“农民故事”以及他 所设想的一种另类“新文化”。赵树理的故事以其本 真性内容所呈现的本土风味表现了通往现代中国的另 一条道路,或中华民族成为新的国族的一个新趋势。  而他所面临的创作困境也体现出中国现代社会的终极 悖论:对于一个前工业社会,没有充分经历资本主义 现代“合理化”过程的国族,其另类现代进路如何进 仃?赵树理和他的同志们所期望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新文化缺少可靠的来源:尽管据称他们 将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但如何吸收 、如何改造却是难题。坚定的革命意志有助于推翻旧 世界,但如何建设新世界却是个更难的课题。第六章 检视从新文学阵营里出来的资深作家丁玲与她创作的 “新女性文学”。对于从国统区过来的经受过五四文 化洗礼的解放区作家,其艰苦的思想转变和自我改造 既是由身处其时其地的政治压力所致(以及他们相应 的自我审查与纠错努力),也是伴随着一个有着新结 构和新范式的文化场域调整的结果。丁玲在小说创作 中主题和风格变动所体现出来的身份转变(大多数是 关于“新女性,,遭遇和命运),虽然似乎解除了现 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焦虑和“存在主义,,烦恼的 困境,却仍然留下了很多需要填补的缝隙和裂缝,它 们可以同时被视为她所支持与宣传的“新民主主义文 化”的困境。这一困境显示了“新民主主义现代性” 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渡状态,它自身无法包含一种 独立存在的新型伦理道德和革命价值观。

作者简介

为您推荐

《安丘印派研究专辑-印学研究-第八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篆刻是以古代印章及其用印遗迹为传统,以篆法(书法、字法)、刀法、章法、边款为主要表现,以及对由此产生的篆刻技法、篆刻作品、篆刻理论、篆刻史、印人..

《岱庙碑刻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岱庙碑刻就其书体而言,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佳作迭出。以书法价值论,秦汉时期的碑刻书体均为该时代的代表作,如《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汉张迁碑》等名碑,体现了书法演变的历史,有着较高的美学观..

《印学研究(第13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印学研究·第13辑:千甓亭同范古砖新录》系对《千甓亭古砖图释》中收录古砖今见同范者所作专门稽考。考证重点为出土情况、古砖断代、砖文释读、真伪考辨、相关史实、书体特色等。由吕金成、胡斐共同完成..

《乐道丛书画外之意: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三沈书法艺术研究》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列入2018年度浙江省后期资助项目。浙江自古为文化之邦,尤其唐宋以后,更是人才辈出、学派林立,文学、艺术十分繁荣。在这些文人墨客之中,以书法艺术驰誉者更是不乏其数。“三沈”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所..

《中国新能源之都-新余战略规划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在国际能源危机越演越烈,我国政府决定把新能源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公众强烈呼唤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作为赣西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钢..

《张大千张善子研究》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分文字、图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大风堂映像、大风堂丹青选粹、门人作品精选、再传弟子作品精选、点赞大风堂、张大千张善子研究、文献辑存。 书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