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论集》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想象。1931年,由陈衡哲主编的《中国文化论集》由中国太平洋关系学会出版,并提交给了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关系学会第四次年会。该书内容广泛,涉及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业、农业、教育、考古、生物、地质、哲学、艺术等多门类学科,而细数其中作者,如胡适、丁文江、赵元任、陶孟和、任鸿隽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中国各领域的一流学者与文化名家。由于写作时面向的“读者”是西方人,全书主要围绕西方流传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几个观念展开,其中特别批评了西方关于中国文化“停滞不变”、“保守排外”、“缺乏宗教情感”三个观念,并认为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而且曾有浓厚的宗教情感。 陈衡哲在前言中说,该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幅中国文化的生动图像,而“不是提供一部中国文化史。对于这样一本小书来说,那样的目标实在太高,难以企及”。但以今日之视角,《中国文化论集》却不失为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而从思想史的角度,更是典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想象。书籍特色
尘封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一九三零年代名流学者联手打造。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国文化史。作者简介
陈衡哲(18901976) 笔名莎菲(SophiaH.Z.Chen),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瓦沙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上学位。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之后又先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女学者、作家、诗人和散文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 《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电》、《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王宪明,历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观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著有《语言、翻译与政冶:严复译(社会通诠)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戊戌变法史述论稿》(合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主编《中国近现代电述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两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2008年第二版)等。
高继美,毕业烟台帅范学院英语系,现任清华大学附中高级教师,合译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凤凰出版集刚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