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伏盖太太(娘家姓龚弗冷)已经上了年纪,她在拉丁区和圣马索城关之间的圣基纳维夫街上开供应膳食的公寓已有四十年。左邻右舍称她的这间公寓
为伏盖大厦,男女老少一律司住,她却从来也没有为此受到半点有伤风化的
指责。可是三十多年来从没有女房客寄宿,如果一个年轻男子来此寄宿,无
论他住多久,都足以说明他囊中羞涩。尽管如此,在一八一九年的这出惨剧
开演的时候,伏盖太太的公寓中还是住着一个几乎一贫如洗的年轻姑娘。
现在“惨剧”这个词在感伤文学中被滥用,意思已经歪曲,变得不可信
了;可是却还是得用在这里。并不是说这个故事会像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显示
的那样富有戏剧意味,而是因为在故事结束时巴黎和外省的读者可能会为这
个结局掬一把同情之泪。
巴黎以外的人们能否读懂这个故事呢?这确实是个问题。故事中有许多
细枝末节和本地风光的叙述,只有蒙玛特岗和蒙罗约高地之间的居民可以领
会。这片盆地有一条漆黑的泥浆河,墙上的石灰总是受潮剥落,这里充满真
实的苦难,却没有半点欢乐的踪影;可是读者们对这些凄惨的描述早已司空
见惯,只有那些让人无法想象、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哀痛才能在他们的脑海中
碾下一道印痕。这里时不时会发生一些可怕的悲剧,却因为掺杂了罪恶和美
德而显得伟大,使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也不得不回味一下,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但是他们的感叹转瞬即逝,像急匆匆吞下一颗美味的果子,食而不知其味
。文明就像印度的神车,在前行道路上碰到一颗不易粉碎的心,难以察觉地
稍作停顿,便碾压过去,继续它的进程。你们这些读者也是如此:白嫩的手
捧着小说,舒服地埋在圈椅之中,自言自语道:“没准儿能让我消遣一下。
”读罢《高老头》的隐痛,丝毫不会影响你用晚餐的好胃口,你把自己的无
动于衷归咎于作者,指责他言辞夸张或是胡编乱造。啊!可这部戏剧既不是
小说,也不是虚构!一切都是真情实事——真实到每个人都能在自己身边或
是内心深处找到这些悲剧的元素。
伏盖太太名下的这幢公寓坐落在圣基纳维夫街的下段,地势倾斜直下通
向弩箭街。道路坡度陡、沙砾多,所以车马很少从这里经过,使得挤在华特
格拉斯军医院和圆屋顶的先贤祠之间的小街道分外僻静。在两个醒目公共建
筑的笼罩下,这里的一切都泛着微黄的色调;在铅灰色的炮塔的阴影中,街
道益发沉闷。
这里的街道冷清干燥,没有泥浆也没有排水沟,墙根处杂草丛生。在这
个任何车子的响动都能引起骚动的地方,无意中经过的路人也会感染到这里
的压抑气氛;这里的房子死气沉沉,花园的围墙倒像是监狱的高墙。一个迷
路的巴黎人在这一带只能看到公寓楼或是公共机构、贫穷或是烦恼、奄奄一
息的老人和愤愤不平做着苦工的年轻人。这是巴黎*阴暗的角落,进一步说
,也是*不为人知的地方。然而这些都不重要,圣基纳维夫街像是一个青铜
相框,与这个故事沉闷的调子和冷漠的人物再匹配不过了。就像游客参观基
督徒的陵寝一样,一级一级步下石阶,阳光一点点消逝,导游的声音越来越
空洞。这个比喻多么贴切!谁又能说清楚,苍白的头骨和枯萎的人心,究竟
哪个更可怕呢?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