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与巴恩斯、麦克尤恩齐名,无争议布克奖作品,致敬《我弥留之际》。“人生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永远使人困惑不解,且没有任何意义或目的。”不必经历痛与失,即可完成一个人的朝圣路,“令读者经历嬗变” 的杰作。 1. 布克奖史上鲜见无争议获奖作品,评委、评论界、读者一致认可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Zui高奖项,几乎已经成为“Zui好看的英文小说”代名词。布克奖评选历来热热闹闹、争议颇多,而本书罕见地“毫无争议”地获奖。
2.英国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的致敬之作
格雷厄姆 斯威夫特是与巴恩斯、麦克尤恩齐名的英国当代作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的文学传统,的创作稳健大气,每部作品问世都能引起强烈反响。《*后一单酒》是公认的致敬《我弥留之际》之作,评论界又一致认为写出了另外的意味,达到了新的高度。
3.一本润物无声,不经由直接的伤痛,能让读者嬗变的书
日子一天天地过,雄心没了,爱情淡了,梦想远了……而房子、孩子、事业、老人、身体、衰老、疾病…..一点点迫近、一点一点磨蚀着人生。这是现实生活,也是本书的故事,不过,很多评论者说:他们重新找到了自我,也找到了新建生活的机会。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说的:“好的小说就是让读者经历一场嬗变。”
4.一本奇特的书
本书是牛津大学约翰 凯里所著的《20世纪*令人愉悦的书》的收管之选,约翰 凯里说“应该为这本书的语言感到骄傲”。这本书写“生”,并不高悬奥妙;写“死”,并不哀伤阴郁。小说以死亡开篇,以海葬结尾,作者却说:“这是一本诙谐的书,带着喜剧性。”译者也评价这部作品说:“死亡却没了往日对终结的恐惧,而是成了新的开始;葬礼也一扫平常缅怀死者的悲痛与阴霾,成了狂欢的旅行。”
书籍特色
人乃高贵之灵物,成灰也庄严,入土亦煊赫。——卷首引言
这部小说,和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谈生论死、说从前道现今。作者说:“它(《*后一单酒》)是一本为了诠释生命而描绘死亡的书,是一本有关死亡被生命不断打断的书”。然而,这本书又没有高深与玄虚,读来如一部温馨而又伤感、卑微而又庄重的家庭生活剧,娓娓道来,细流涓涓,言浅意深。
小说人物很平常:保险员和赌徒雷、殡仪员维克、蔬菜水果商伦尼、肉铺老板杰克 多兹,以及多兹的养子、二手车经销商文斯。他们平常如我们生活中的某甲某乙:一份解决温饱但发达不了的工作,一种平淡如水但也有喝酒会友、谈情说爱小乐子的生活,一种有贼心但无贼胆的小人物心思,一场人人都会经历的生老病死的离别,一点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的人生苦恼。这些平常的人、平常的故事下,暗流涌动,携带着亘古以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困惑:自我在哪?活着为何?
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1949—),英国当代作家。一九八○年出版了第壹部长篇小说《糖果店主》,次年第二部长篇小说《羽毛球》问世,获杰弗里·费伯纪念奖。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水之乡》获得布克奖提名,并摘得《卫报》小说奖等奖项。一九九六年,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最后一单酒》力挫群雄,一举夺得了当年的布克奖。斯威夫特目前已出版十部长篇小说、三部短篇小说集。斯威夫特不是高产作家,但每部作品问世都受到高度关注。他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的见解,笔下的角色常常是平凡的中年人,通过描写小说人物的命运,反映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抒发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问题的思考。译者:
郭国良,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英国当代小说、短篇小说理论研究与文学翻译,翻译出版三十多部文学作品。
陈礼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文化、叙事理论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与翻译。
江西萍乡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文学与文化、叙事理论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与翻译,至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盖斯凯尔小说中的维多利亚精神》、《中华才俊与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