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组曲《大峡谷》

格罗菲

[作者简介]

格罗菲 (Grofé,Ferde 1890—1972) 美国作曲家,生于纽约,父亲是波士顿歌剧团歌手,五岁起跟母亲学习钢琴、小提琴与和声,以后又跟祖父学习中提琴.但父母反对他以音乐为职业,因此曾作过银行职员和其他行业的工人,于十七岁时终于进入美国洛杉矶交响乐团,任小提琴手,开始了音乐生涯。

1919 年,美国有名的流行歌曲团体的负责人保罗·惠特曼听了格罗菲改编的一首流行歌曲,大为赞赏,遂聘他为惠特曼的爵士乐队的编曲,并担任指挥和钢琴演奏,从此致力于爵士音乐交响化的活动.为此又跟意大利作曲家弗洛爱迪阿进一步学习配器法.1924 年格罗菲为美国作曲家格什文的交响作品《蓝色狂想曲》进行配器,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从此转向音乐创作.于1972 年3 月1 日逝世.代表作有《百老汇之夜》、《密西西比组曲》、《大峡谷组曲》、《大都会》、《小报刊》、《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等交响音乐。

[作品简介]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达四百多公里,景色奇丽壮观并富于变化.格罗菲游历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遂于1931 年创作了《大峡谷组曲》,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景色的描绘,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 日出。

第二乐章: 瑰丽多彩的沙漠。

第三乐章: 山间小路。

第四乐章: 日落。

第五乐章: 暴风雨。

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

为您推荐

管弦乐曲《爱格蒙特序曲》

贝多芬 [作品简介] 德国诗人哥德的悲剧《爱格蒙特》,是以十六世纪弗兰德斯 (即今天的荷兰一带) 人民在爱国的贵族阶层的领导下,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的.弗兰..

管弦乐曲《布朗登堡协奏曲》

(第四首) 巴赫 [作者简介] 巴赫 (Bach,JohannSebas-tian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生于德国中部爱森纳赫小城的一个职业乐手家庭.其父是提琴手,哥哥是管风琴手.幼年父母双亡..

管弦乐曲《第40交响曲》

莫扎特 〖作者简介〗 莫扎特 (Mozart,WolfgangAmadeus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在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其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是萨尔斯堡..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

管弦乐曲《第九交响曲》

(“合唱”) 贝多芬 〖作品简介〗 早在1793 年贝多芬还在波恩时期,就有把席勒的长诗《欢乐颂》谱写成曲的念头.后来在1808 年他创作的钢琴、乐队、合唱《c 小调幻想曲》及1810年创作的..

管弦乐曲《第六交响曲》

(“田园”) 贝多芬 〖作品简介〗 “没有人会比我更热爱田野的了” “森林、树木和岩石呵! 你反映着人的愿望.” ——贝多芬 贝多芬不仅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并且还很不寻常地热爱..

管弦乐曲《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莫扎特 〖作品简介〗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完成于1786 年4 月,同年5 月1 日在维也纳剧院由他亲自指挥首次演出。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讽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