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曲《春天来临》

——清唱剧《四季》选曲

海顿

【作者简介】

海顿 (Haydn、Joseph 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诞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村.家境贫寒,父母酷爱音乐,海顿在家庭和乡里接受了最初的音乐熏陶.在他六岁时,成为海茵堡教会合唱团的歌童,并开始学习乐理、钢琴和小提琴,后在维也纳一大教堂内做歌童并参加其附属学校的学习.十五岁变声.十八岁被解雇而流落街头,曾加入街头乐队以维持生活.1751 年创作第一部德国歌唱剧《跛脚魔鬼》,演出获得成功.1755年起在一家贵族家中任乐长,1761 年转到匈牙利公爵的宫廷内任乐队长。

1790 年老公爵去世,乐团解散,但海顿仍领取年俸.1791 年及1794 年两次应聘去伦敦作访问指挥演出,共演奏了他专门为其创作的十二首交响曲 (后人称其为《伦敦交响曲》) 以及其他室内乐等作品,获得极大成功,牛津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这些交响曲和室内乐摆脱了前期作品中的娱乐性,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1796 年后他基本上住在维也纳,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1809 年5 月31 日逝世。

海顿一生中创作了多种音乐体裁的作品,除百多首交响曲外,尚有大量的室内乐、协奏曲、钢琴曲.交响曲中除了上述《伦敦交响曲》外,较著名的还有《告别交响曲》、《哀悼交响曲》等.声乐作品中有许多宗教弥撒曲和歌曲,世俗的清唱剧、康塔塔、歌剧和歌曲.海顿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基本确立了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这两种器乐体裁,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创作原则、奏鸣套曲曲式结构和交响曲的乐队编制等,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作品简介】

海顿晚年在英国访问时因受韩德尔雄伟的清唱剧的影响,回国后于1797年4 月开始创作他最后一部清唱剧《四季》.歌词取材于英国作家汤姆生的同名长诗,由万·斯维廷改写成脚本,于1801 年初完成,同年4 月24 日在维也纳首演,5 月29 日第一次公开演出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

《四季》共计由四十四首曲子组成,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有管弦乐曲为引子,其他包括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及合唱,其中独唱和重唱部分由三个角色担任,即老农民西蒙 (男低音) 、西蒙之女哈娜 (女高音) 及与哈娜相爱的青年农民鲁卡 (男高音) .全曲描写了农民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活、劳动,与自然界的斗争和收获的愉快,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也描绘了乡村、田野和草原的美丽风光,歌颂了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最后三首歌曲借自然界四季的转换影射了人生从少年到暮年的变化,而且只有美德将人们导向至高的欢乐,阐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富于哲理性的见解。

《春天来临》是第一部分“春”中的第二曲.第一部分共包括前奏及九首歌曲,前奏的标题为“描写从冬到春的引子”、它与由三人对唱的第一宣叙调直接相连,当宣叙调宣布了“严冬正在消逝”、“美丽的春天女神,她驾着柔和的轻风,从温暖南方归来”,随即由混声合唱唱出了《春天来临》。

为您推荐

合唱指挥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艺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指挥课也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指挥在中小学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处处都能用得到的,指挥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

创作背景 合唱《靖西?田野对歌》是作曲家曹光平在广西采风之后,有感于当地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那里的壮族民歌特别发达,无论男女,从四五岁就开始学唱山歌,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

合唱曲《春天来临》

——清唱剧《四季》选曲 海顿 【作者简介】 海顿 (Haydn、Joseph 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诞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村.家境贫寒,父母酷爱音乐,海顿在家庭和乡里..

合唱曲《哈利路亚》

合唱曲《海韵》

(徐志摩词) 赵元任 [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6—1931) 现代诗人、教授.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从小即被家庭送去杭州读中学,接受新式教育,后入上海沪江大学及天津北洋大学,19..

合唱曲《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 冼星海 [作者简介] 冼星海 (1905—1945) 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父亲早逝,幼年依靠祖父生活,祖父病逝后,随母去南洋,靠母亲佣工收入维持生活...

合唱曲《红军根据地大合唱》

(金帆词) 瞿希贤 [作者简介] 瞿希贤 (1919—) 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37 年到抗日后方,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她写歌、教歌、用歌声积极宣传抗日.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影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