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学的分工

汉代的散文, 在礼教的统治下, 像先秦诸子那样的畅所欲言是不可能了, 散文的高潮因此过去.然而先秦时代的历史散文还只是一个开端, 先秦诸子的寓言又启发了故事的道路.这样传记式的散文到了汉代还保留着发展的势头, 例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燕丹子》, 其成书的年代虽尚难断定, 而荆轲这类故事的写出, 无疑是受欢迎的.符合于这样要求的一本巨作, 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从《史记》起才为其后中国的历史体裁真正树立了规格, 而《史记》更伟大的地方, 则在于司马迁是带着深厚的感情来写这一部名作的, 特别是那些传记性的文字.这些带着感情的传记, 无疑的正是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司马迁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与反抗精神, 在宫廷集权的时代里, 他正像屈原一样变成了一个罪人.他的一腔的不平, 顽强的斗争的性格, 在受了腐刑之后, 就只有借着写历史把它表现出来.自然, 传记文学乃是最能够发挥这个作用的.司马迁因此不是客观地写历史, 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交织到历史里去.当他写那些“布衣之侠”的时候, 正是带着广大人民的感情, 这就是《史记》为什么如此伟大的缘故。

《史记》中优秀的传记文学, 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文学中的故事传统, 一方面也形成后来笔记小说的章法结构.像《游侠列传》《滑稽列传》, 都是一些短篇汇集而成的.这就是后来笔记小说体裁的由来.至于像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那样壮阔的场面则要等到《三国》《水浒》等章回小说正式出现后才能承继那个传统.章回小说的体裁原是从讲史中发展出来的.中国民间讲史之所以盛行, 又不能不溯源于《史记》的为其先河了。

《史记》之后直接学习《史记》的有东汉班固的《汉书》.《汉书》从历史叙述上说, 自是更完备的史书, 从文学上说则缺少《史记》的思想感情与明快的形象.班固自身又是一个赋家, 所以文字上也不免于汉人的骈俪排偶, 与《史记》之直承先秦诸子个性解放的散文传统不同.加以汉代人物除《史记》已写过的汉初一段外, 从司马迁到班固将近200 年间, 在礼教的沉闷气氛下, 可写的也就不多, 当然《汉书》也仍然是《史记》之后的一部巨作, 但它的价值已渐只限于历史, 而不复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了。

为您推荐

政治是个历史性概念

为了正确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需要对政治这个概念重新解读。 政治这个概念和其它许多概念一样,是历史的。随着人类政治生活实践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最初,古代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

文字历史概述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经过近5000年的发展与演变,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表现符号和传播工具,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

古文论“失语”: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客观必然

尽管我期待着古文论学者能有这样热心“复语”的实践者,但坦诚地说,我对这种实践的成功并不抱有希望,因为上述关键在“重视和运用”的结论,是建立在论者对中国古文论“失语”根源的浅表性认识基础上的。实际上,正像许多..

特殊形态的“历史/现代语媒

碰撞与共生中的多元历史观

在讨论历史题材创作的时候,总会涉及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即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多年来,历史题材创作围绕这个话题一直争论不休,直至让众多的作家和批评家厌倦。在这次讨论中,它依然是热点和焦点。不同的是,历史真实..

当下历史题材创作的成绩与问题

首先我们有必要做一下概念的区分。所谓“历史题材的创作”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与历史剧(包括戏剧、电影和电视剧),即基本上按照史籍记载的线索来创作出的文学艺术作品,事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人物是历史上确..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还原历史场景,尊重历史事实。既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当代人视角解读历史,又不能机械地用当代人的评判标准苛求前人,实事求是地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定性定位,从而做出科学的价值判断。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