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

体现唐帝国达到高度繁荣之盛唐宏大气象的是李白;沉郁地歌咏帝国逐渐衰退过程中充满矛盾的社会诸相的是杜甫.概括说来, 前者是浪漫主义的诗人, 后者是现实主义的诗人.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 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 即尽管对各自崇高的政治思想和自己的才能抱有强烈的自负, 但几乎得不到在政界实践的机会, 而大部分时间在各地流浪, 终此一生。

李白年青时好剑术, 崇尚任侠风气并与游侠之流交往, 又被道家思想吸引而寻求神仙不老之术, 传说曾隐居山中.这两件事, 与他那奔放不羁、豁达自由的性格深有关系, 给他以后的生活方式以重大影响.又加以嗜酒的李白, 其诗作带有飘逸的意味, 想象非凡, 措辞巧妙, 所以得到了非常人所能及的评价, 被称为“诗仙”。

虽然李白作为一个卓越的诗人早就为人们所尊敬, 然而他活跃于中央的时期却极短.天宝元年 (742) , 他被宫中召为翰林院供奉, 或作诗供奉于玄宗的宴席, 或与京者名士诗酒行乐;然而因其奔放的性格却为当时权贵所疏远, 遂于天宝三载 (744) 离开了长安.李白由长安向洛阳, 在那儿遇见了比他年轻11 岁的杜甫, 也有另外的朋友参加, 在今河南、山东一带旅行度过了大约二年.这两位高度认识对方才能的大诗人, 虽然此后再无重逢的机会, 然而相互间的尊敬与友情终生不渝。

李白的诗今传1000 余首, 形式、题材均多种多样.他的重大功绩之一, 是在七绝等短诗形式中显示出超卓的表现力, 他的绝句——这一在唐代爱好者剧增的诗歌形式之实际完成者.然而, 其特色得到充分发挥的是古乐府作品.这种较少束缚的诗体形式, 最适合于李白蓬勃舒展、奇思天外的自由想象.这种想象与无拘无束的节奏相辅相成, 遂开创了他独自的世界.这一点, 如果看看他的《蜀道难》一首, 就能理解.在这首诗里, 李白所展开的幻想力, 丰富壮阔的浪漫精神使读者惊叹不已.李白为汉、魏以来的乐府传统注入了新的生命.再者, 不论今体古体, 李白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数他那种“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 式的广为人知的诗的夸张.这些并未堕为单纯的夸张, 而具有使事物的本质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的力量。

成为李白上述那种诗歌创作活动之根本的文学观, 他在题为《古风》的五古组诗59 首中曾强烈歌咏.与陈子昂的主张相通的, 旨在恢复诗歌生命的复古, 即是他的主张。

对于天才素质的李白, 杜甫衷心敬爱.同素性变迁不定的李白相比, 继承了名门血统的杜甫喜欢夸耀门第, 同时对现实社会抱有强烈的关心.他终生不懈, 忠诚地贯彻儒家的伦理观念, 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之所以为其先辈李白所吸引, 或许也正由于李白具有同自己绝然相异的气质。

安禄山和继起的史思明叛乱 (安史之乱) , 在前后约10 年中把中国社会卷入了动乱之中, 给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带来种种影响.朝廷的权威因此失坠, 又由于战乱与偏巧连接不断地发生的自然灾害, 社会不安大大地扩展, 人们为生存奔逃而不暇他顾, 杜甫也不例外.在严酷的流亡生活中杜甫用清醒的眼光注视着充满混乱的社会, 他所写下的《北征》《三吏》《三别》等一系列描写时事的社会诗, 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当时的历史, 被称为“诗史”.中国诗的现实主义, 至杜甫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境界。

为您推荐

中唐诗

盛、中唐之际, 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等诗人活跃起来, 他们歌咏田园自然的宁静状态和闲适情趣, 而以韦应物成就为最高.他们都喜爱五言诗的形式, 其中五律超卓的刘长卿, 被称为“..

晚唐诗

以“风流才子”驰名的杜牧, 其初是位具有刚直的性格与高迈的政治信念的人.面对从中唐到晚唐昏乱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社会, 他不断地在诗文中写下切齿扼腕的愤怒, 与自己才能不被..

晚唐至宋

如认为就形式而言, 词萌芽于盛中唐, 则作为文学的词的历史, 是由晚唐的温庭筠开始的。 他虽以才名被讴歌, 却不为官界所容, 遂以不遇之身耽溺于青楼.在那儿.他于艳丽的色彩感中歌..

南宋词

词的衰退

当进入13 世纪时, 蒙古帝国 (元) 兴盛起来, 与金抗争.宋理宗交结元朝以讨伐宿敌金国.端平二年 (1234) , 这一愿望实现了;然而其结果却是使宋直接受到了更为强大的元朝的压力.不久..

元曲的起源

在元代急剧流行的是音乐和戏曲, 蒙古族的嗜好, 恐怕也在这个方面.但这并不是朝廷特别强制的结果, 汉民族也喜欢听音乐和观戏.可以视为戏曲原型的东西, 无论在往昔的俳优艺术中..

词的起源

词这一文学形式, 起于唐代, 而在宋代迎来了它的全盛期.词的发生与唐代的新音乐有密切关系.作为古代音乐一个顶点的唐代音乐, 其中心是早从六朝开始直至初唐、从外国特别是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