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7 月7 日, 日本帝国主义在北京西南郊的芦沟桥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天, 中囧中央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8 月13 日, 日本军队又进攻上海.在中国共铲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很多作家都踊跃走向战地和农村, 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由于作家们广泛地活动, 以及许多爱国知识青年在文艺宣传方面的努力, 促进了抗战文艺运动的蓬勃兴起。
抗战文艺运动的兴起, 反映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要求, 也是和党所领导的抗日文艺统一战线的广泛形成分不开的.由于上海、南京等地的沦陷, 1938年初, 许多进步文艺作家纷纷来到武汉.在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下, 周恩来同志在武汉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郭沫若于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 也于这时由上海来到武汉, 筹备组织政治部第三厅, 负责抗战的文化宣传工作.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 “文协”于同年3 月27 日在汉口成立.在成立大会上, 通过了宣言, 通过了设立全国作家通迅网、筹组通俗文艺工作等提案, 并选举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夏衍、郑振铎等45 人为理事, 周恩来为名誉理事。
“左联”在1931 年11 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中, 曾就报告文学的题材、方法和形式等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 并结合“工农兵通讯员运动”的展开, 作了大力的倡导.报告文学作为世界进步文学界所采取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就从这时起流行于中国文坛.报告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是同中国人民反对囧谠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夏衍的《包身工》、刘白羽的《逃出北平》、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沙汀的《随军散记》、杨朔的《西战场上》、碧野的《太行山边》等.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抗战烽火中的现实生活。
抗战爆发后, 诗歌是报告文学之外的另一种十分活跃的文学样式.《七月》杂志发表过许多著名诗人的重要诗作.抗战诗歌的主流, 是在战前中国诗歌会所倡导的大众化诗歌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这一时期诗歌的代表作有艾青的《大堰河》《向太阳》何其芳的《成都, 让我把你摇醒》、坷仲平的《边区自卫军》。
在抗战的文艺战线上, 戏剧和报告文学、诗歌一样, 都起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作品是夏衍的《上海屋檐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