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两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有简化;有的字日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日语时,一定要写日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
(一)正字法教学。日文汉字的正字法要求正确地规定日文汉字的写法,而正字法教学是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日文汉字书写的意识,以便减少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规范地书写日文汉字。从上面所考察的内容看,学生在书写日文中的汉字时常见的偏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大多日文汉字笔画繁多,且有部分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存在细小差别,所以习惯于书写简化汉字的学生不容易分辨出字形相近字之间的微小差异。第二,对日文汉字结构的个别差异掌握得不理想,因而常出现混淆、变位的错误。第三,学生要写出一个词语时,脑海里先想出来的是它在汉语中书写方法,然后再去对应和它对应的日文中汉字的写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自然会产生书写上的偏误。当前认知心理学对日文汉字字形认知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笔画、部件、正字法。那么二外日语教学中的日文汉字书写的教学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1、比较教学。在静态条件下,日文汉字的书写元素并不复杂。(1)正确书写日文汉字的第一步是笔画教学,基本笔画和独体字的书写。(2)笔画有些微差别的字放在词语中来认知。如:“己、巳”、“厂、广”、“?]、邮”、“包、包”、“糖、糖”,这些字只有一毫之差,单独认知和书写极易出错,放在一起时更容易区分,也容易记住这些字中笔画的不同。
2、注重偏旁部首教学。偏旁部首是汉字字形中具有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在汉字的生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为汉字切分提供了基础,是汉字结构的核心。日文中的汉字亦如此。偏旁部首教学的原则是:所切分的偏旁部首尽量能与整字有语音、语义或字形上的联系。偏旁部首教学的方法:(1)让学生在学汉字时首先接触基本偏旁部首,然后按常用到不常用、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单词的讲解时将这些基本偏旁部首加以说明。(2)由于汉字有上下、左右、内外三种位置排列,所以汉字的偏旁部首也相应地出现在这三个位置之上,在教学时应该特别提出注意。
(二)追溯语源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了解词语的「?Z源」,即“?g?Zの本来の形や意味。また、??々の?g?Zの成立の由来や起源”。
1、日文中的部分汉字属于异体字。有些事收录自中国典籍,例如:“?D”、“?f”、“坂”、“?|”等。“?D”是“笑”的古字,日文引用为“花开”的意思。“?|”是“?{”的另一种写法。二战后以中国原有俗字为基础、颁布简笔字即新字体,例如:国、?t、??、?m、??、?o(??)、??、?{、?弧??、芸。2、和制汉字(和?u?h字),即日本人自造的汉字。例如“?P”、“?g”、“?Y”、“?y”、“?z”、“?~”等。以上列举的没有同义的中文汉字,无法用中文一一对应地念出来。另外还有一种是和制异体字。即依据日文原则自行简化的汉字。例如:?C、?l、?i、??、?z、?、?、?辍?凇F渲校?“?C”是“?尽钡谋涮澹弧?l”?椤跋?”的变体。“?D”简化为“?”。日文“?”与“尺”同音,因此假借其声以“尺”替代其右偏旁成为“?”,因此选择的择写成“?k”、翻译的译写成“?U”,驿站的驿写成“?k”。日文中汉字含“黄”、“ㄙ”字形者同音,因此用“ㄙ”替代“黄”,简化为“?凇薄?“??”等等,这些不能单以中文的眼光来看待。
3、文化联想教学。古人在造字时强调了对事物形象的直观、直觉和顿悟上。在造字过程中,始终坚持表意文字体系,他重视偏旁与汉字所指事物的联系,并注意归类。日文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所以它与文化意蕴联系最紧密,了解日文汉字的同时也能了解一些日本文化,这样就顺利搭建了日文汉字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同时也能提高对日语单词的识记兴趣。
结束语: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日文汉字书写教学,从学生日文汉字书写的偏误中也更多地体现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审阅试卷时我们不愿看到卷面满篇的错字,也不愿看到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却是“书写文盲”的现象,怎样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需加注重的。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在二外日语学习中日文汉字的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进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最终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教研室
作者简介:李桂玲(1982― ),女,河南新乡人,黄河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