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趣的变化

生活情趣的变化

他的才尽,不但与文学思潮,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关,而且也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关。他在《自序传》中说:“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爱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否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淹之所学,尽此而已矣。”这段话说出了江淹仙风道骨的本质。爱道求仙,在江淹的诗里边也有很多表现,如《从冠军行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云:“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清思诗五首》其五云:“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这些诗都道出了他的道家思想。江淹出身贫寒,十三岁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6]。生活的困顿使他不得不走入仕途,仕途中的坎坷又使得他不得不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一旦生活境遇优越之后,他便又回到了他追求的生活道路上去了,创作自然也就会少了。

总之,正是以上诸种因素,造成了所谓的“江郎才尽”。




参考文献:
[1]曹道衡.中古文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243
[2]俞绍初.《江淹集校注》前言。
[3]俞绍初.《江淹年谱》
[4]江淹.《自序》
[5]《梁书·江淹传》
[6]《南史·江淹传》

为您推荐

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地位的变化 江淹入齐以来,地位日渐显赫,没有了早年那种忧谗畏讥之情,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江淹出身不是很高贵,早年投附刘景素幕下,刘景素并不重用江淹,甚至把他投入监狱。后来刘景素密谋造反,江淹常讽谏景素,景素不纳..

边缘生活的顽强表达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农村生活被展示得最为充分。这一现象不 仅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相关,与传统的农业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地位有关,同时也与中国现代革命的特殊境遇有关。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农村或农民的支持有..

与80 年代相比, 90 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与80 年代相比, 90 年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即: 批判之风再起; 学术史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特色”研究得到了强化。下面分别加以考察。 1. 批判之风再起 中国思想理论界是在全国..

内容提要 日常生活是现代性的重要方面,日常生活的日常性带有压抑性和同质

关键字:阐释主体 生活方式 对话 基本焦虑 体认与涵泳

【内容提要】当前古文论研究领域存在着若干需要清理的问题,例如因“失语症”的恐惧而引发的“现代转型”问题、现代阐释者究竟能否揭示古文论话语本真含义问题、我们研究古代文论对今天究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以及我们应..

谁剥夺了他们的生活资源

新生代作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生活资源的日益单一,是写作资源的日益枯竭。 随着跨国资本的进入,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生活信念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活赖以存在的各种资料处处都打上了跨国资本..

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迫切需要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