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缺失的原因

  种种迹象和数据表明,技工院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现状确实令人堪忧。究竟造成技校生上述状况的原因何在呢?

  (一)课程标准与实际执行的严重脱节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2010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有这样一段叙述:要求学生在初中识记3 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重点掌握词语的识记与使用,不断积累词语识记的数量和正确运用词语的经验。 但在技工院校语文类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这种对中国汉字掌握的要求未能真正贯彻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文课时被压缩

  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更强调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引下,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曾发函要求技工院校“确保各公共课课时和教学内容保质、保量完成”,并随函附上语文课设置方案及相应课时,但能真正执行的技工院校很少。更普遍的情况是,弱化公共文化课程,语文课时被大量压缩,见表2。

  压缩课时的结果显而易见――承载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的课堂无法得到保证,对中国汉字形、声、义的理解、识记及运用更无从谈起。

  2.语文课程被整合

  随着教改工作的逐步推进,不少技工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在部分技工院校,语文、数学、德育等独立的公共课程被重新整合为“自我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等相关课程,汉字书写的阵地日渐萎缩。

  3.语文课堂变成“说”的课堂

  技工院校语文课改的另一结果是任务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教学效果的展示更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公开课上,听课者常常会因为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述报以热烈的掌声,却很少因书写而赞不绝口。与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环节相比,书写汉字甚少出现在技校语文课改的课堂上。即便偶尔需要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的关注点也会集中在内容上,而非汉字的正误,甚至允许使用拼音代替汉字。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握笔书写的时间寥寥无几,语文课堂几乎没给汉字留下可以容身的空间。

  (二)科技进步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劳动部门专门规定,要求技校学生须取得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证方能毕业。汉字书写方式从笔尖到键盘,这种变化对技校生汉字书写能力无疑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1.汉字输入法正逐步削弱学生的书写能力

  目前,汉字输入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走“形”路线的五笔输入法,一类是走“音”路线的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是根据汉字字形结构设计的,虽然保留了汉字的传统文化,但使用时需拆字、背字根,学习难度较大。相比之下,技校学生更愿意选用好学、易记的拼音输入法。但由于拼音输入法要求使用者只需记住字的读音即可,致使使用拼音输入法的技校学生经常提笔忘字。

  2.不少技校生认为,人类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执笔写字一来费时麻烦,二来与时代脱节,沟通交流只要会敲打电脑键盘即可,无需规范书写,甚至觉得提高书写能力是多此一举。   (三)教师贯彻不力

  随着技工院校软实力竞争的加剧,不少学校不断拓宽技校教师的来源渠道,从社会上、行业里、企业中广泛吸纳优秀人才。从这些渠道吸纳的这类人才实战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也或多或少存在汉字书写能力较弱的短板。同时,技工学校普遍认同这种观点――“书写就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因此,不少非语文学科的教师不注重汉字书写。此外,随着多媒体设备的广泛使用,教学课件大有取代板书之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上课时不习惯板书,在学生作业、测验以及考试批改中不注重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和能力。技工院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技校老师的汉字书写水平。教师应尽到提醒学生规范书写的责任,更应该重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

  (四)评价体系尚未完善

  技工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但尚未完善。以广东省为例,不少技工学校已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和以职业资格为标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立体式评价机制。但汉字书写能力并未被纳入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个人素质评价标准中。

  在考试中,只有在语文试卷上出现错别字才会给予扣分处理。技工院校其他课程考试只要答对要点即可,汉字规范正确与否不在考量范围。这种考核评价标准常常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关注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国家已颁布《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等法规,对现行汉字确立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如何把汉字的规范和标准与技工院校的评价体系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五)社会上文字使用不当

  现在,错字、别字、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招聘”写成“招骋”、“严禁倒垃圾”写成“严禁到拉极”、“刮痧”写成“刮莎”、“摩托车”写成“么托车”等。

  打开网络媒体或是使用微信、QQ、飞信等软件聊天,错别字、谐音字、不规范的繁体字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愈演愈烈,如“妹子”写成“妹纸”、“非常”写成“灰常”。这些错误的文字表达在网络中广泛传播,无疑给技校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带来不良影响。

为您推荐

汉字的产生

  在我国历史上,“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甚广。《荀子?解蔽》等书皆有仓颉造字之说。到了汉代,此说流传更广。《淮南子?本经训》更加神乎其神地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说从前仓颉造字时,曾出现了天上落..

对小学生汉字笔顺书写教学的建议

  针对小学生笔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笔顺书写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1)就国家和学校层面而言,定期开展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汉字笔顺培训,督促低年级..

有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阅读快、听说慢   这一类人通常为韩国或日本人,其母语主要是由汉语演变而成的,两者的读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汉字与其母语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那时对汉字不了解,但通过观察汉字..

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滇西傣族与汉族地区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象的比较

  1. 起步阶段。由于民族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对汉字书法教育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该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使用傣语交流,因此入学后学习汉字较为吃力。该地区的教师需使用双语(傣语和汉语)..

滇西傣族与内地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观念的比较

  1. 滇西傣族地区特殊的区域性,教学观念陈旧,汉字书法教育仍停留在能听会写的阶段;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使书法教育发展滞后;加上书法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使汉字书法教育几乎少有作为。   2.内地小学素质教育起步早[..

对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展望

  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区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时,要重视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的结合。   1. 做好滇西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