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的“主题先行”导致的“言意”关系混乱

  刘醒龙的《天行者》自获得茅盾文学奖以来就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天行者》是否是“投机文学”。赞成一方认为《天行者》是为了适应时下社会热炒的对民办教师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而作,也是作者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有意为之,将红极一时的《凤凰琴》进行改编扩展以符合评奖要求。不得不说,就从作品的艺术成就来考虑,《天行者》相比《凤凰琴》的动人程度削弱了不少。《天行者》在文章开篇的致语中就有“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之说,作者显然有意让读者陷入一个阅读的困境,主题昭然若揭,读者阅读只不过是为了验证作品内容是否与主题相符,显出了内蕴性的缺失。《天行者》是在“向民办教师致敬”的要求之下进行创作的,这种“意在先言在后”的创作,为了体现“意”,故意地去填充满足条件的“言”,使得读者的接受也显得被动。   此外,作者从主题出发来写作品,为了符合个人写作的要求,作品的情节也显得比较生涩。作者故意设置种种现实磨难和心灵痛苦来“考验”民间英雄,比如蓝小梅的儿子蓝飞偷偷抢走了唯一一个转正名额,而后这界岭的“刘关张”三位老师又慷慨地将第二次的转正名额让给了张英才,对于人物过于高大全地刻画,反而给了人不真实之感。作者仿佛为了避免对人物评判高大全的说法,为孙四海又安上了王小兰这个情人,但仍然造成了人物形象的断裂之感,王小兰结局的死更显突兀。

  作者个人已设定的对“民办教师群像的刻画的主题”使得他在情感渲染上不遗余力,但由于作品非从生活出发、非从浅表之言出发,使得《天行者》的叙述显得过于煽情,这都可以说是“主题先行”逆“言意关系”带来的弊端。在“歌”与“颂”的情感先行下,《天行者》这一曲“英雄赞歌”难以深挖存在于民办教师性格与灵魂中丰富的多样性,尤其是深掩在灵魂深处的某些复杂的东西。[5]34作品流于表面化,只是“为赞颂而赞颂”,因而言不能尽意,更别说读者做到“得意忘言”的境界了。

为您推荐

《天行者》的“主题先行”导致的“言意”关系混乱

  刘醒龙的《天行者》自获得茅盾文学奖以来就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天行者》是否是“投机文学”。赞成一方认为《天行者》是为了适应时下社会热炒的对民办教师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而作,也是作者为了获得茅盾文..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最早是在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时明确提出来的,是对“四人帮”所鼓吹的主题先于生活的种种谬论的科学概括。[1]67在当时,文学被要求按照反革命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创作,为先验的主题寻找合适的..

诗作为君臣关系语境的言说

人神关系并不是构成西周至春秋时代文化语境的唯一维度,人们毕竟还有着现实的世俗关系。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体制中,人与人的关系更要靠一种温情的形式来维系。例如,天子除了以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向臣民发号施令..

诗作为人神关系语境的言说

民俗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文学创作自古至今都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提炼生活的生活艺术,文学的发展与民俗的演进是息息相关的。民俗与文学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可否认,民俗文化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文学是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

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与文学流派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第一阶段中,受特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许多的文学艺术流派,且各流派在取材、创作手法、文学思想等方面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但是尽管各个流派产生的作品不一样,却都流露出共同的文学思想信念,所..

内容提要:数千年来,精神的异化导致了对身体的轻蔑、无视和奴役。直到19世

关键词:后现代 精神异化 肉体沦落 解构主体 解放身体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从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名声威望、自由平等到公理正义、知识真理、仁慈善良、宗教信仰、兴趣爱好、婚姻恋爱、事业家庭,不同的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