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言意观”对主题先行的驳斥

  庄子的“言意观”是对老子“言意观”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是从“道无”的本体论出发引出其“言意观”的,而庄子“言意观”中最具独创性并超越了老子的就是他的“得意忘言”的思想。庄子在《外物》篇中进行了如下阐释: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3]419

  在朱立元、王文英先生的解释中,“得意”之意指体道悟道之意,属于形上超验领域;而“忘言”之言,则是指形下名理之言。[4]178这两方面本属两界,不相交通,因而要想由“言”达“意”,必要从中发现一条道路。朱立元、王文英先生设想了一条道路,符合魏晋以来对“言意之辩”的阐释,也符合读者接受的普遍过程,也就是由“言”入门,先得外在显“意”,即形下经验之“意”,“尽物”之“意”,进而由显“意”跃升至形上体道之“意”,即由浅表之“意”进入“意之所随者”、所指向者――玄妙不可测的超验之“意”。[4]178这是一个由形下到形上的过程,是由浅及表的过程。人们获得了超验之意,就自然而然的放弃了“言”这一表层工具,也就达到了“得意忘言”的精神境界。

  然而“主题先行论”却违背了这个动态指向过程,它要求从形上之“意”走向浅表之“言”,不仅作家创作如此,读者阅读也被迫地受到作家由“意”走向“言”的创作方法影响,阅读之初就已了解到作家的创作意图,阅读过程是伴随着衡量作家创作是否符合个人创作要求而进行的,并非从文本得出形上之“意”,而是干涩地读文本之后硬套作家所给出的“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就无可避免的降低了。“得意忘言论”中,读者接受本应是“言”在先而“意”在后,(下转第18页)

  (上接第16页) 但由于作者受“主题先行论”影响,早已抛出作品的意旨所在,因而违背了读者的自然阅读过程,反而逆潮流而行,读者的阅读过程也受到了阻碍。

为您推荐

《天行者》的“主题先行”导致的“言意”关系混乱

  刘醒龙的《天行者》自获得茅盾文学奖以来就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天行者》是否是“投机文学”。赞成一方认为《天行者》是为了适应时下社会热炒的对民办教师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而作,也是作者为了获得茅盾文..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

  “主题先行论”的概念,最早是在批判“四人帮”的阴谋文艺时明确提出来的,是对“四人帮”所鼓吹的主题先于生活的种种谬论的科学概括。[1]67在当时,文学被要求按照反革命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创作,为先验的主题寻找合适的..

庄子①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

西游记主题①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主题①

  贯穿全剧的是普罗米修斯的桀骜不驯,为了平凡的人类的福祉而牺牲自己;而宙斯则被描绘成一个暴君,专制而凶残。这种对宙斯的处理同传统阿提卡戏剧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埃斯库罗斯本人在别的剧目中,都将宙斯描述成“神与人的..

庄子①

庄子 :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庄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

《庄子》①

《庄子》 : 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又称《南华经》,集中反映了庄子“天道无为”的思想。《庄子》现存33篇,其中的内篇7篇,一般认为出自庄子之手;外篇杂篇则掺杂有其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文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