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从我们前面的考察可见,无论是海外华文文学,还是国内诸如榕树下这样的文学网站,确实存在文化认同和吸收后现代文化因素的事实。那么,在评价网络文学中抒发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思考网络文学在全球化过程中与民族文化认同、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互联网是在现代科技与现代性在全球迅速发展的语境下发生的。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言,全球化与自我认同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极。“事实上,现代性的显着特征之一在于外延性(extensionality)和意向性(intentionality)这两极之间不断增长的交互关联:一极是全球化的诸多影响,另一极是个人素质的改变。”[6](P1)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一方面,惟其因为有了现代化科技,才可能有互联网,也才可能有网络文学。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它跨越国界和语言,《电脑网络空间独立宣言》中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的新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者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或偏见”。“在这个独立的电脑网络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的奇异,都不必受到压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7](P278)是超越时空限制的。另一方面,民族国家是在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本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生活在某一民族国家的人们,以及在某一民族文化母体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本能地热爱自己的文化,眷恋自己的故土,而当这样的情怀受到遏止或者没有更好的渠道抒发出来的时候,人们自然地诉诸于文学。诉诸于文学也是世界现代性运动的两极之一的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
那么在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在我们看来,物理空间是一个人文化所属的温床,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国家和特定的地域上生存和成长起来的。海外华文文学的写作者无论身处何处,他们最初的文化形成和所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运动的两极的一端,他们的文化认同还是归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这可以从海外华文文学所表达的情绪和感受中得到印证。在中国的文学网站的文学作品中,尽管有所谓的后现代的情调,但是,从表达方式到表达的内容,还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的。因此,我们以为,虚拟空间虽然是通行无阻的,但是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同意尼葛洛庞帝的看法,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下一代同样自如地生存于数字化环境之中;物理空间对于网络生存无关紧要。“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2] (P15)从我们对华文文学网站的考察可以知道,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民族文化所培植的文化认同能力在网络书写中以种种微妙的细腻的方式渗透在网络文学的文本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进一步确定我们建立网络文学批评原则与批评角度的必要。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与批评原则确定的问题
正如物理空间中存在的民族国家与网络的虚拟空间相关一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具有血肉相连的关系是一个事实。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