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产物,对它应该客观审视,具体分析,不应该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来看,网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等组合使用的完全不规范的语言。它不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也不是汉语、汉字的现代演变,它是对传统汉语的一种改造,应该严格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给予引导和规范。

  在网络语言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网民们在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在担心它不规范的现象给我们传统语言和青少年带来的危害。那么,如何用好网络语言?怎样规范网络语言?无疑是给语言研究的工作者出了一道难题。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一种新事物,它的存在是两面性的,既有利也有弊,网络语言是一部分人的语言,它自身还存在一些不合乎语言规则的现象,它的发展要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形成一种未经约定而形成的规律和习惯,才具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保持积极和宽容的态度,遵循语言规范的原则,正确的引导,使其健康文明的发展。以下是关于网络语言规范的几点方法:

  (一)语音规范

  网络语言多用谐音词,汉字谐音词多数是因为输入法的局限性造成的。例如:油菜花(有才华),使用目前广泛运用的搜狗输入法检索出第一个词便是油菜花,为追求速度和效率,不纠正错字错词,这类新词的产生使语言具有幽默调侃的意味,成为网络语言中常用的类型。我们要想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首先要对输入法软件进行规范,使它能够更简便、更准确的找出正确的汉语字词。其次,规范网络语言首先要推广普通话。规范网络语言,首先要做好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工作,推广标准音是语言规范化的一项重要任务。1985年12月27日公布和实施《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都应以此表为标准。2001年1月1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律法规定要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字拼写和注音工具,推广汉字和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更应当做到在公共场合和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在我国,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国各个地区,方言也被运用到网络语言中并且流行起来,例如,台湾话偶稀饭(我喜欢),陕西话额滴神啊(我的神啊),广东话灰常(非常),东北话银(人)等。偶尔听到会让人觉得有趣,但难免让人搞不清意思摸不着头脑。再次,规范数字谐音。数字谐音意思多变,例如,7456(气死我了),1314(一生一世)。一个数字有多种含义,词语很难被理解。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淘汰一部分词语,对于那些留存下的词语,我们可以加以整理,总结出可以被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的数字谐音词。

  (二)符号规范

  网络聊天中,符号越来越多的被网民所使用,甚至出现在日常生活的书面表达中。对于一些简单的表情符号,我们大概可以猜出其中的含义,例如微笑:)生气@-@高兴^-^等等。但是众多的符号组合在一起,让我们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更难以当作与语言进行交流。对于网民们组合的复杂的表情符号,难以使大部分人理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和遗忘。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聊天工具MSN、QQ、BBS论坛和微薄中都有大量的系统的表情图标库。有高兴的、生气的、发怒的、悲伤的等等,还有一些动画图标,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相似的图标传送到网上或者发送给对方。规范表情符号,我们应该将经常使用的表情图标固定的存入图标库,再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总结出更系统、形象的表情图标、动画图标存入聊天工具的表情库里供使用者使用。这样以来,网民使用简单又便捷的表情图标、动画图标,代替了复杂的符号表情,也不用费力再创造出新的符号表情。

  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下编)中调查发现,网民们在网络上广泛的使用生僻字,例如:嫑、兲、氼、槑、喆等,共计725个汉字,其中包括不规范的简化字、大量的繁体字和异体字。语言文字规范对于不规范汉字的定义是错字、别字;在《简化字表》中已简化的繁体字;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中被淘汰的异体字;与《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不一致的字,方言中的字和被淘汰的字;乱造的简化字。这些不规范的汉字,无疑是给我们新时期的语言规范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

  对于规范网络汉字,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从一些大型的网站上搜集语料,整理这些语料中出现的汉字,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使用简化字,给通用的汉字定量、定音、定形、定序,总结规范的汉字编入输入法软件等,来规范网络用字。

  (三)词汇规范

  网络语言词汇的规范方法,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维护词语中已有的规范,二是对普通话从方言词或其他语言吸取进来的新的成分进行规范。并且依据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三个原则来规范。

  网络形容词和副词中很多都是汉语标准语种没有的,是新的词语。但是不管网民们喜欢用哪种方式造新词,被创造出来的词汇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新造词规范。我们应该从词语的音、义,构词的来源及使用范围来筛选和整理,淘汰使用率较低的词,把常用的词进行整理归纳,出版成网络词典供人参考或通过技术手段输入到新词库,编排到输入法中,可供上网的人使用。目前的输入法软件,是通过拼音输入查找词语,这样会检索出音近的词而并非原词。错词错用的现象屡屡发生,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怎样通过科技手段总结和归纳词语,规范输入法软件,来避免误用词语带来的歧义现象。例如:网虫、黑客、达人等,像这类经过时间检验的词,已被人们所熟知,我们无法使用旧词来替换它们,我们应该更好的归类总结,存入网络新词库。对于新词的规范,笔者总结出几点要求,可以依照这些要求判断是否将其归入网络新词库:(1)新词的构造符合语言规范;(2)新词表达某种新思想,并有其存在的价值;(3)旧词无法替代;(4)便于沟通交流。

  2.外来词规范。外来词是指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它包括字母缩略词、音译词、意译词。字母缩略词一般指的是英语字母缩略词,它和拼音缩略词非常容易让人混淆。

  例如:英文缩略词CU(SEE YOU),拼音缩略词KTV(在网络中KTV就是尅一顿,踢一脚,然后再作一个V的手势)。没有接触过网络语言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字母词,而有的词是英文含义,另外一个却是汉字解释呢?笔者认为,规范使用是为了便于沟通,沟通就必须能够让多数人理解和接受这种语言,也必须能够直观的理解字母缩略词与拼音缩略词的含义。我们可以用大小写来区分它。例如,英文缩略词用大写BF(boy friend),拼音缩略词用小写khbd(葵花宝典)。这样区分开来便于被更多的人理解和使用。字母缩略词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加以规范,才能得到更广泛的使用。音译词是读音相近的字模仿外族语言形成的词,如斯威特(sweat);意译词是根据英语单词的意义,转化成汉语文字的形体,如灌水(add water)等等,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用汉语来音译英语自然省时省力,但是中国在向国际化迈进,英语已经不仅仅作为一门外语,我国的大学生就要求通过英语

为您推荐

规范书写,增强(学生欣赏能力)人文素养

  《说文解字》中指出语文汉字是“仰则观象于天,伏则观法于地”,尽数语文汉字的自然之美。端端正正的语文汉字我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历来有骨气的我国人的个性折射,从它的笔画顺序,间架结构中我们似乎也感触到民族..

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规范观念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语文汉字规范书写的首要实践者,小学生思维特点具有自我性和权威性。   在平时班级文化建设中,老师应该将语文汉字规范书写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某一部分,提倡学生用团体的意识..

网络文学批评原则相关的几个问题

1、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关系及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从我们前面的考察可见,无论是海外华文文学,还是国内诸如榕树下这样的文学网站,确实存在文化认同和吸收后现代文化因素的事实。那么,在评价网络文学中抒发的情绪和感..

批评原则应该取决于网络文学的功能

摘 要:互联网的平等交互和自由共享使文学的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延伸,网络写作是

关键词:网络写作;主体间性;生成方式 互联网上的写作需要/以机换笔,用键盘!鼠标来打造“指头上的文学乾坤”和“空中的文字幽灵”,并在这个过程中沿用许多传统的文学技巧和创作手法。除了传播载体不同外,时下的多..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不良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字使用水平的高低,也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必须合理继承,充分发扬..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产物,对它应该客观审视,具体分析,不应该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来看,网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