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师现当代文学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既有健全的人格结构,有着较高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又掌握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落实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务实”,又要“务虚”。“务实”指的是对学生文学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务虚”则指帮助学生构建人文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

  高师院校是以“师范”为特性的大学,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是其主要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不得不与这一培养目标挂钩。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课程来说,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上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中(小)学语文老师打下基础。“语文”能力是一个外延相当宽泛的概念,但总的来说,不外乎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务实的同时,还必须坚守人文立场,去关注人类精神、价值、观念、信仰等‘务虚’的问题”。葛红兵教授也认为“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让学生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职业,选择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大学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4]因此,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牢牢把握人文教育的根本,以人文精神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



为您推荐

注意授之以法,提升学生理论素养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 不单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学现象、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知识把握其内在联系,即把握文学发生发展规律,从现象、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概括和思辨,给学生以理论武器,使之学会用以观照、解读文学现象..

优化课程设置:文史分离,以文为本

  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一般高师院校都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划分为“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和“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0)两个部分,设置了《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这两门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把对作品的..

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师现当代文学教育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既有健全的人格结构,有着较高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又掌握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落实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务实”,又要“务..

地方文学在高职当代文学改革中的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现当代文学名着导读课程教学效果

  (一)开放大学平台下建设《导读》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当代文学名着导读》课程中,兴趣是学生快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我们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现当代文学名着导读》课程资源..

国家开放大学平台下改善建设《导读》教学课程资源

  (一)开放大学平台下《导读》改善面授辅导形式   科学家曾做过心理实验,其结论表明人对外界信息获取方式,百分之一是由味觉获取信息,百分之一点一是由触觉获取信息,百分之三点五是由嗅觉获取信息,百分之十一是由听觉获..

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因素制约导读课程教学效果。针对《现当代文学名着导读》课程上的学生相关信息(工作、阅览图书时间段、阅览量等等)进行统计,我们发现该课程上学生的工作领域范围很广,而从事文学职业的学生却并不多,大多数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