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带来的新的活力和机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播音专业要求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诵读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诵读法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它通过口诵心惟,熟读静思,从而达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朗读对领悟文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感和理解力的教学手段。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积淀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通过对经典诗歌的诵读学习,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有一个强大的文学仓库才能在言谈中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另一方面诵读也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3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没有语感的人说的话就不动听,而语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得,课堂教学对经典的诵读就是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更好的驾驭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文学语言的魅力,才能拓展和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一些具有多义性的文学篇目开展讨论式教学,在观点的交锋中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茹志鹃的《百合花》的主题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军民情,这是茅盾对其主题的概括,另一种是茹志鹃本人的阐释,认为小说表达的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对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分析形成自己的认识,展开辩论,充分发挥学生在分析文学现象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语言组织清晰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播音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处在不断地探索阶段,对于我校的播音专业而言,可以以中文专业为学科依托,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重点培养文学语言类节目的主持人, 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