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念的形成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文学艺术的发展又与媒介文化思潮的发展紧密相联。可以说,媒介文化思潮的涌现是对当代文学观念的阐释。其复杂性与多元化背景,是对当代文学精神、文学转型、文学现实格局等观念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品质呈现精英化与大众化两个极端。在媒介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质自然划归于精英化与大众化两个层次。这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从对媒介文化思潮的影响来看,大众化文学艺术作品显然更具有传播力。虽然精英化文学艺术作品自有其小众群体,但在传播广度和深度上远不及大众化作品。这种两极文化虽然并非稳定的常态,也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但很难聚合为一体。这是少数文学艺术作品无法融入媒介文化思潮的原因之一。
文学艺术价值具有展示性与膜拜性。这是由不同艺术价值判断基点决定。复制性文学艺术作品在新世纪文学时期较为常见,也是媒介文化评判的焦点。抛开原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谈,其被模仿的现象本身已体现了文学艺术价值的膜拜性与展示性。但机械性地复制,非但达不到原作的传播效果,还有可能降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平浅艺术观照。此类文学艺术作品必然被媒介文化思潮所湮没。
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像化。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文字。但随着科技发展,影像技术不仅掀起了科技浪潮,也对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形式产生了冲击。人类的阅读不再以文字形式为主体,而是步入了文字、影像、声音等形式并存的时代,这是社会文化发展与科技革命形成的必然趋势。但从媒介文化思潮来看,对文学作品影像化的评价以批判为主。实质上体现了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在叙事风格与形式上的权力制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