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
从现当代社会文学的发展现实可以看出,大众文学和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文学,传统文学出现变化,逐渐变得分散化、普通化,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阻碍其发展进程。
中国现当代社会的文学作品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同时自身拥有不断发展调节的社会基础,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中国现当代文学随着环境的发展也受到了文化和古代文学的影响,具有现代科学所拥有的民主精神。根据以上种种条件,现当代文学在无论在表现手法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又发生了改变,对传统的文学模式进行了革新和进化,创造出了一种新式的文学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主就是指1917年之后的文学,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现代文学;其二是当代文学。现代文学,也可称为新文学,主要是指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一些代表人物,这些人对当时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当代文学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主要是以反映中国现实社会情况为题材,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意义,同时作品表达人物形象鲜明,注重文学中蕴含的史诗性效果,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秦牧、余秋雨等等。
20世纪80年代之前,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史本是两个不同的文学领域,各自具有独立性,但自从80年代后期陈思提出了新文学的整体新思路,二者才渐渐开始融合,走向一起。
(二)分析基于空间转向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空间转向理论应用到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之中,对我国来说意义非凡,它可以帮助解决现当代文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有序化发展。将文学与空间转向理论进行巧妙融合,因此形成了文学空间理论。文学空间理论并不仅仅研究文学中的再现空间,其中也含有文化空间、文学想象空间等多个方面。文学空间理论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是一次重大的突破,文学不再受到时间向度的限制,研究领域大大拓宽。创造一个完整的小说环境需要将视野、地平线、场所、景象、背景以及位置等方面进行组合,而这些象征空间和空间象征的表现就是文学空间理论的表现方式。文学空间理论会受到时代发展和主流思想而发生改变,文学空间理论下的作用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想法,体现作者的内心情感、思想情绪、文化记忆以及历史设想,这属于一种意象的表达,这也正是传统文学中所忽视的内容,没有对空间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也就无法对文学空间进行合理地解释,不利于现当代文学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空间转向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预示着新的开始,传统文学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要想中国文学继续发展,就需要进行革新,而空间转向理论正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提供了条件,进一步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