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宝藏。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更是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在中国的商代后期(约前14世纪―前11世纪),已经形成了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1]现在发现那时的甲骨文也有五千左右,中国的文字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期间虽然结构,外形上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但是汉字的性质却从未改变过,都是表意性质的文字。

  1、表意与表音

  要想论证汉字的是表意还是表音,首先应该弄明白表意和表音的含义。我们从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的阐释中能直接地感受到“意”的存在,特别是六书中的象形、会意、假借、形声。“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文字的构造有的是描绘出事物的大致形状,有的抽象的字没法临摹,于是会意、指事也能够用来构造字形。比如亦,这个词的最初的含义就是表示事物的重要的基本特征,指人的腋下。《说文解字》对他的解释是: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凡亦之属皆从亦。[3]这是对它的理性意义的解释。总之表意字的特点就是你看到它最先想到的是它的内在的含义,在寓存含义的基础上人们再赋予它读音。现代汉语中认为文字的意义是从它创造时人们从事物的外部的特征中赋予它的,而读音是后天人们逐渐约定俗成的。比如甲骨文的“鱼”,我们根据形态特征能够很容易地辨认,而它的读音[yú]我们无法从字形上看出来。这也正是汉字的表意性所在。

  英语等其他语言正好相反,英语单词“fish”音标[f?]――鱼,看到这个单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四个字母,这些字母的组合传达出的是这个单词所蕴含的语音意义,它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单从这四个字母上是看不出来的。这一点正好与汉字相反。所以说汉字是表意性文字,英语是表音性文字。有的人可能会说汉字的形声字例外,关于这一点下文会有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表意和表音的区别在于文字本身从内在所赋予的含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