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视野趋于广阔,研究水平有较大提高。80年代以后的中国近代文学研

究,其系统性、组织性、科学性大大加强,高质量的学术论着纷纷问世,并涌现出一批
有着自己学术特色的学术群体。北京大学季镇淮先生60年代曾是《中国文学史》的主编
之一,80年代后担任《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近代部分的主编,其有关近代文学的
研究论文,近期收入在《来之文录》中。孙静先生在读书期间,即参与了《近代诗选》
的编着,后参与《大百科全书》近代部分的编写,现正从事《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写作
。陈平原的《二十世纪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变》、夏晓虹的《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
学道路》及其它学术论文,多有发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的邓绍基研究员,担任中国近
代文学学会会长多年,对学会工作,贡献颇多。邓绍基与张炯、樊骏共同主编的《中华
文学通史》,其近代卷由文学所的王飚、连燕堂、梁淑安、张奇慧主要执笔写作,书中
的立意见解,深刻而不俗。文学所中王卫民的近代戏曲研究,牛仰山、赵慎修的近代诗
文研究,斐效维的南社研究,都极有造诣。河南大学的任访秋先生曾从事古典文学、现
代文学研究,60年代起从事近代文学研究,在各个研究领域均有建树。80年代后,所着
《中国近代作家论》、《五四新文学的渊源》,所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等研究着
作出版,其立论通达,古今不隔。关爱和所着《悲壮的沉落》、《从古典走向现代》、
《古典主义的终结》等论着在多方鼓励下,于90年代相继完成。河南社科院的王广西研
究员近年来新作不断,《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一书尤为学界所称道。河南社科院袁凯
声、河南师大李慈健,关于近代文学的研究,也有创见。山东大学自陆侃如、冯沅君教
授起,就有注重近代文学研究的传统,1959年毕业于山大中文系并留校任教的郭延礼先
生,60年代即从事近代文学研究,成果丰硕,其《中国近代文学新探》、《龚自珍诗选
》、《秋瑾年谱》、《近代六十家诗选》等着作颇具影响,80年代后,着手于三卷本《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写作,并于1990年前后出版。该书广博深厚,且出于一人之手
,实属难得。郭先生近期又有《近代翻译文学史》一书问世。苏州大学钱仲联先生曾整
理《人境庐诗草》、《海日楼札丛》,80年代后致力于《清诗纪事》的工作。其《梦苕
庵论集》,199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论近代诗四十家》等论文,见识卓绝。其弟
子马亚中、马卫中等在近代诗文研究方面也有多项成果。江苏与苏大近代文学研究形成
呼应之势的还有南京大学王立兴教授、南京师大张中教授,江苏社科院文学所的近代小
说研究也颇具实力。上海与广东是近代文学研究的两大重镇。复旦大学的章培恒先生,
60年代关于近代小说、黄遵宪诗歌就曾发表过极有见解的文章,80年代后,主编了《中
国近代小说大系》。黄霖教授继承复旦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传统,在完成《中国文学
批评史》近代部分的写作后,又以一人之力,写出近60万字的《近代文学批评史》,受
到学术界的重视。华东师大的徐中玉先生、郭豫适先生在近代文学理论、近代小说研究
方面多有建树。上海师大的王杏根、曹旭教授在文学改良运动、诗歌理论的研究方面学
有专攻。上海社科院陈伯海研究员主持编写的《上海近代文学史》,在众多近代文学史
中别具一格。陈先生编的《近四百年文学思潮》,从晚明讲到20世纪,其中关于近代文
学的部分由袁进执笔,其文理路清晰,见解深刻。广东的近代文学研究以中山大学与华
南师大为基地。中山大学的陈则光先生、卢叔度先生60年代就有近代文学论文发表,80
年代后,陈先生的《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卷问世,不久,陈先生去世,其未完成的史着
便成绝响。中大张正吾先生主编《近代文学研究》杂志数期,主编《近代文学研究丛书
》一辑,为功于学术界甚多。康保成教授的《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是这一时期戏剧研
究的力作。华南师大管林教授、钟贤培教授致力于近代文学研究多年,他们主编的《中
国近代文学史》、《近代文学评林》以及钟先生主编的《广东近代文学史》显示出强劲
的学术实力。陈永标教授关于近代美学思想变迁的专着于近年问世,汪松涛、谢飘云显
示出良好的学术前景。广东顺德电大的马以君是《苏曼殊全集》、《黄节诗选》的整理
者,其主编的《南社研究》杂志对推动南社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澳门大学的邓景滨
等人率先在澳门成立近代文学学会,并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学术交流。东北方面吉林教
育学院的郑方泽、沈阳师院的张永芳,兰州方面西北师大的龚喜平,都以各自的研究成
果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您推荐

中国学世界化是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更深层次的表现。对世界范围内汉学研究论着

一.文化的还原 寻根溯源是汉学论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之一。汉籍本身浩如烟海,文化内涵又广博精深,海外学者对它的征引宛若随意采撷,典故难寻;对它的解释或体认有时推陈出新,有时又似是而非,因此译文难..

四十年代中国文艺界对“形象思维”认识的接续和深化。

1965年底,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已接近尾声,从一个粗略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其规模和声势:从1954年初《学习译丛》译载尼古拉耶娃《论艺术文学的特征(作家的意见)》一文以后,截止1965年底,先后有20篇专题论文谈形象思维问题(其..

政治文化与研究范畴

在50—70年代这个时间范畴里,意识形态不仅表达了国家现代性追求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切领域的决疑术,是知识范畴的意义体现,人们普遍相信意识形态可以处理所有的公共事务。就文艺学而言,它规约的范畴不仅是有限的,而且..

政治文化与研究心态

作为学科定位的文艺美学

先看一看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现实状况,日前中国的学术管理体系里,与文艺美学相关的学科定位有三,一是文艺美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下面的文艺学(二级)下面的一个方向(三级)。二是艺术类(一级)下面的艺术学(二级)下而有艺..

汉字教学亟待改进和提高

  (一)汉字难学的原因   许多专家就汉字难学的原因作了深入分析。这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大部分汉语学习者的母语是由记录音素的字母拼写而成的拼音文字书写系统,而汉语是由笔画组成的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

汉字性质研究的立论基础单位

  对于汉字性质研究来说,以何种文字单位作为立论基础乃是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索绪尔认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4],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属于“表词文字”[5],赵元任认为汉字属于“词素文字”(亦即后文所谓“语素文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