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文学的同一性和整体性
可能是为了称呼上的便利,根据不同的区域,当今文坛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把同属于一个省籍的作家叫做“文学某军”的现象。地方文学的同一性和整体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在同一区域内,其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为文学派别。一般说,文学派别需要较成熟,才被承认。一个地域性作家群体的构成,起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有着共同的地域背景;有一大群作家大体同时出现;有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和审美价值;作品中蕴含有独具的文化意味。不但如此,它还要看作家群体的整体创作水平以及风格的成熟状况,还要看是否创作出了一批在文坛叫得响的、为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才行。新时期以来,以周克芹为代表的川军、以莫应丰为代表的湘军和以贾平凹、陈忠实为代表的陕军等是大致符合这一标准的地域性作家群体。
(二)地方文学创作的文学品格
第一,对农民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层关怀,地方文学作家们大都是真正从农村的困苦中挣扎出来的,虽然通过打拼进入了城市,摆脱了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但回首一望中,又怎能忘记曾经的艰辛,怎能忘记那依然苦难深重的父老乡亲。因此,他们写作时必会带着一种严峻的态度、紧张的神情,用血淋淋的笔调,写出一种血淋淋的农村现实来。如:河南地方文学中的阎连科的《耙褛山脉》、《朝着天堂走》、《天宫图》,李佩甫的《李氏家族》、《无边无际的早晨》,周大新的《大厦》、《走出盆地》,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温故一九四二》等无一不是如此。
第二,民间视角和平民立场,在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民间”这个概念周围环绕着一批类似的大同小异的术语大众、民众、平民、人民、劳工、工农兵,如此等等,可见所谓“民间”指称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所存身其中的社会空间和营造的某种文化空间。出身底层农村的作家他们在创作中,清醒而自觉地采取了一种平民的或者叫民间的视角,真实地展现民间充满苦难的生存现实以及农民们应对残酷现实的顽强生命意志。这种执着地运用“平民化”、“旧常化”“民族化”的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法,对生活进行“民间还原”的创作选择。以河南作家为例,这些写法经常出现在诸如刘震云、阎连科、李佩甫、张宇等豫籍作家的作品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