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汉字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近些年来,由于面对高校扩招的压力,很多高职院校被迫降低了录取门槛,生源质量也更加参差不齐。很多高职学生在高中时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知识的积累相对匮乏[2]。高中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书法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缺失,这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没有培养书写能力,书写陋习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很多学生甚至连请假条的格式都不清楚,更谈不上汉字书写的整体美感。再加上高职语文教学随着高职院校扩招的深入而日益被边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书法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懂文人墨客的情怀,自然很难理解汉字书法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及精神境界,没有欣赏和练习书法的兴趣,也就很难写出一手好字。
(二)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影响
电脑、手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汉字书写。
一方面,电脑打字的便捷,使得学生汉字书写频率降低、写字积极性不高。随着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学生越来越懒得手写了。在人际沟通与交流方面,学生倾向于运用网络聊天工具,这使得书信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已经没几个人愿意手写书信来进行交流,特别是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微信等聊天工具的便捷,将大学生群体带入了拇指时代,并且语音聊天功能使大学生现在连打字都比以前少了[3]。在日常学习方面,只要涉及文字的任务,无论是做笔记、写作业还是自己写文章,学生都更倾向于以键盘取代纸笔,直接上交电子版,或者打字后再打印成纸质版,很多学生最后一次手写作文估计还是高考的时候。
另一方面,汉字打印淡化了汉字书写的使用价值,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缺少良好的书写环境。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新媒体技术进行文字输出,认为手写汉字太慢,打字才能跟上生活节奏。例如,在学校里,请假条、会议记录等,都要求用打印版,用现成的格式,学生只需签名即可。这使大学生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汉字书写意识越来越淡薄。
(三)高职院校教育体制自身的原因
第一,书法的育人功能在高职院校尚未得到充分到位的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高职院校由于其培养目标的独特性,更加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缺少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关注,汉字应用能力训练较少[4]。在很多高职院校书法教育即没有走进课堂也没有被安排为选修课。在校园文化方面一些学校未注重书法文化的熏陶。有的学校虽有书法社团以及与汉字书写相关的活动,但缺乏专业指导,一些学生虽有这方面的兴趣,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使得书法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第二,教师的语言文字素质有待提升。由于高职院校的门槛较本科院校相对低一点,很多青年教师会选择到高职院校任教。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经验本身就不足,教学态度、板书能力等方面都不如老教师。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很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渐渐依赖PPT讲解,很少使用粉笔板书,授课重难点都是直接用大屏幕呈现。一些年轻教师写字越来越难看,板书过程中还不注意整体排版,这已成为教师文字素质的缺陷,且在无形中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手写已经不重要了,连教师的字都写得这么难看。很多教师还把这种不严谨的态度带到了批改作业过程中,只管对错,不管书写的规范性,专业课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书写问题是中学教师或者语文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无关。高职院校学生作业本来就不多,教师因忙于科研,很多都是每学期只布置几次作业,就是为应付教学检查,作业量也很少。但就这么仅有的几次作业,基本上还是要求上交打印版或者电子稿,这样虽减轻了教师的批改任务,但同时也让汉字书写离大学生越来越远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