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一笔财富,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磨刀石和冶炼炉。经历过苦难洗礼的人生才是一场完整的人生。挺过苦难的磨炼,人生往往能雨后见彩虹;人生路途中的小沟小坎,一般就能顺利跨过。未经历过苦难的人生往往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容易凋落和萎谢。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父辈、祖辈的关爱甚或是崇爱,人生之路一帆风顺。导致的结果是,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一遇到挫折或打击,更倾向选择退缩而不是面对。当然,不可否认,苦难经历也具有两面性。但总体来说,只要苦难不是负载太重,予人的成长是有益的。因此,一定程度上的苦难经历是必要的。然当今优裕的生活条件和家庭环境,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缺乏苦难经历。直接人生体验不足,可以靠间接的人生经验加以弥补。因此,文学中的苦难书写就成为了大学生接受苦难熏陶的一条有用途径。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不只是文学的熏陶、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文素质的提升。而情感的养成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苦难教育就是一种情感教育。现当代文学有诸多呈写苦难的经典作品,如《人生》《活着》《平凡的世界》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的绝佳文本。以《人生》的教学为例。《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轰动全中国,为之洛阳纸贵。主人公高加林更是感动亿万中国人。虽然已是80年代的作品,描写的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然仍具有穿越时空的感动力量。今天的年轻人去阅读,仍无生活的隔阂、情感的阻滞、思想的阻隔。高加林是一个黄土高原的苦娃,人生四起四落。高考失利到成为人民教师是第一次起落,教师资格被人顶替到回家务农是第二次起落,从郊区农民到招工进城是第三次起落,被人检举到失意回乡是第四次起落。不管人生如何起伏,可贵的是高加林始终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理想的追求。高加林的人生经历是一个励志故事,颇能激动年轻人的心。现在的年轻人遭遇困难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走极端、自杀。高金林面对苦难的态度就是苦难教育的人生剧本,比任何空白的说教更显生动、有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