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统一的结合体,象形、指事、会意之外,大多数汉字是由表意符号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组成的。所以,今日汉字中85%以上都是形声字。这也就是从秦代李斯奏请秦始皇“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而到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着《说文解字》,已收录9 353个汉字;及至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康熙字典》编成,已收汉字47 035个;至今,《汉语大字典》已收录6万余个汉字的缘故,多是形声字发展的结果。

  六书是汉字造字法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却无具体的细目,到了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才列出六书名目,但却没有给出具体定义。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详细阐述了“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构造原理,给出简洁明确定义,并举出例证。

  象形:象形造字法是按照物体外貌描绘而成,其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马、牛、羊、日、月、山、水等字,最早就是描绘具体形象之图画。

  指事: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添加符号来表示某个字。所以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即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物在其上写作“上”,物在其下写作“下”;旦,日在一上,一指地平线,其义为明、为晨等等。

  形声: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为意类,以特有的音符表其读音。江河皆为水,故字皆从水;而工、可乃以其流水声而比况,故以工、可标其音。又如青,从丹,生声,丹亦青类,故从丹。而以青为声,结合不同的属性表意符号,可合成为:清、晴、睛、情、请、蜻、氰、菁、、精等等,而以同样的读音(也有的只是声母或韵母相同者),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占汉字中85%以上。   会意: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是说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意符字组成一个新字,如日月组合,会成“明”之意;而其异体字“”却是从月、声的会意兼形声字了。如采,从爪从木,伸手向树梢,故为采集果实之义。

  转注:用两个同义不同形的字互相解释,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古时“考”可作“长寿”解释,“老”“考”于甲骨文中本为一字,其义是相通的,故可互用,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言周王得以长寿,好不令人大为振作也,以见人们对周王的敬重。

  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是说县令、县长本无专字,只借令、长二音以托县令、县长之意。此法,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的字,来表达这个新事物。如“自”,在甲骨文中本为“鼻”字象形,人常指鼻以称自己,自己本为代词,无形可象,故借为“自”字,而另造从自、畀声字鼻;而自则久假不归,遂成“自己”专字。

  以上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们群策群力研究出来的。到了汉代许慎加以科学、系统地归纳总结,而明确其定义、内涵,成为完善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您推荐

汉字的产生

  在我国历史上,“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甚广。《荀子?解蔽》等书皆有仓颉造字之说。到了汉代,此说流传更广。《淮南子?本经训》更加神乎其神地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说从前仓颉造字时,曾出现了天上落..

对小学生汉字笔顺书写教学的建议

  针对小学生笔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笔顺书写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1)就国家和学校层面而言,定期开展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汉字笔顺培训,督促低年级..

有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阅读快、听说慢   这一类人通常为韩国或日本人,其母语主要是由汉语演变而成的,两者的读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汉字与其母语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那时对汉字不了解,但通过观察汉字..

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滇西傣族与汉族地区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象的比较

  1. 起步阶段。由于民族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对汉字书法教育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该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使用傣语交流,因此入学后学习汉字较为吃力。该地区的教师需使用双语(傣语和汉语)..

滇西傣族与内地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观念的比较

  1. 滇西傣族地区特殊的区域性,教学观念陈旧,汉字书法教育仍停留在能听会写的阶段;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使书法教育发展滞后;加上书法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使汉字书法教育几乎少有作为。   2.内地小学素质教育起步早[..

对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展望

  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区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时,要重视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的结合。   1. 做好滇西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