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北青萝,一说有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这里指所访孤僧居住的环境在山阴险峻处,但也有认为“北青萝”指地名或其他。


逐句释义: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西入崦(yān):太阳落入崦嵫山。崦,指崦嵫:古指太阳落下的地方。《山海经》:“鸟鼠同穴山西南曰崦嵫,下有虞泉,日所入处。入崦,谓日下山。”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寒云路几层:指路径高而幽曲。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初夜时分(僧人)独自敲磐,闲适的拄着一枝青藤手杖。
  独敲:应孤僧。
  初夜:夜之初,指黄昏。
  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这里指僧寺中的铜乐器。
  一枝藤,指诗中孤僧用的手杖。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微尘: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法华经》:“譬如有经卷,书写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
  宁:为什么。





《北青萝》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寻访僧人之事和作者对禅理感悟的诗作。通过对访僧悟禅经过的叙写,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作者对禅理的领悟。全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首联“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写造访的时间和对象。夕阳西下,作者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诗歌一开始就渲染出温馨、迷离、古朴、清朗的氛围。“茅屋”,写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作者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写寻访所经之路、所见之景物。时当深秋,满山林木落叶,要找的那位孤僧,不知住在哪里。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作者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作者不畏辛劳和艰险,一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这两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作者的影子,言筒意丰。


  颈联“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写见到僧人。作者来到得僧人住的茅屋,已是黄昏,先闻其声(初夜磬),后见僧人悠闲地拄着一枝藤杖。“初夜”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第二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独敲”和“一枝”都点出了一个“孤”字,再次凸显了僧人居所的孤寂。


  尾联“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作者的感悟。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作者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以淡泊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名家点评:

  清·姚培谦:结茅西崦,在落叶寒云之外,可谓孤绝矣。清磬深宵,老藤方丈,静中是何等境界。而一微尘中,吾犹以爱憎自扰耶。(《李义山诗集笺注》)

  清·纪昀:三、四格高。末句“吾”字乃“君”字之讹。(《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何焯:“‘独敲初夜磬’,写‘孤’字。‘初夜’顶‘残阳’来,而‘路几层’亦透落句,不惟回顾‘孤’字,兼使初夜深迷离如睹。”(《义门读书记》)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7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8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

为您推荐

丰乐亭游春(其三)①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 97. 丰乐亭游春·其三 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

八阵图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

何满子①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 千家诗 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

阿细的先基①

格调说①

  格调说,中国古代诗学主张。为明代前七子、后七子和清代沈德潜所提倡。强调“格调”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格调”即体格声调。最初的解释分别指思想内容和声律形式两个方面,如《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意..

创作方法①

创作方法,指作家从事文艺创作时如何认识和表现社会生活的艺术方法。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所遵循的美学原则。它反映着作家对现实的态度,规定着艺术形象的构造方法和对现实的艺术概括的方法。一定的创作方法通常被运..

佳①

佳 拼音:jiā 部首:亻 总笔画:8 部外笔画:6 结构:左右 五笔:WFFG 倉頡:OGG 常用字  基本释义: jiā  美,好的:佳美。佳妙。佳句。佳作。佳音。佳节。佳境。佳期。佳人。佳丽(a.美丽;b.美女)。佳偶。佳酿。美酒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