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诗题与背景:
已获得软件著作权,免费下载使用 《何满子》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何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河满子”。唐玄宗时歌人何满子临刑哀歌一曲以求得赦罪,不允,最后被杀。后来此曲即以歌者何满子为名。白居易《听歌六绝句·何满子》自注:“开元中,沧洲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皇帝)意不免。”白诗有云: “一曲四调(一作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可知“何满子”是一首悲歌。
唐武宗李炎宠信善歌才人孟氏,后值武宗病重之时,孟才人侍其侧,武宗问之曰:“我或不讳,汝将何之?”孟才人对曰:“若陛下万岁之后。无复为生。”当时,武宗令其于病榻之前歌《何满子》一曲,声调凄咽,闻者涕零。不久,武宗崩驾,孟才人哀痛数日而死。张祜为孟才人殉情之事写了三首诗,这是其中一首。关于《何满子》,不少诗人、诗评家都谈到。《唐诗纪事》、《剧谈录》等有这样的记载:张祜诗“传入宫禁,武宗疾笃,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示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许。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这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 因为后来张祜还写有《孟才人叹》:“偶因清唱奏歌频,选入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由此可知,《何满子》具有巨大的感人力量。
逐句释义: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幽居深宫悠悠二十年。
故国:指故乡。
三千里:是说距离故乡之远。
深宫:指皇宫。
二十年:是说幽居深宫时间之长。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唱一声何满子悲怆曲调,两行热泪洒落在君王面前。
君:指唐武宗。
《何满子》题图 《何满子》,华三川(1930—2004)作 《何满子》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一般宫怨诗皆注重含蓄,多从侧面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在君前挥泪怨恨,句句实语,情真意切,凄楚动人。
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为名词,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是宫女自述经历。“故国”,在这里指故乡。“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离家之远。次句“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她离乡背井,孤独地生活在深宫,已有二十个春秋。这两句语言平实自然,高度概括,暗含着宫女心灵深处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三千里”与“二十年”,是虚指。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名家点评: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张祜有《观猎诗》并《宫词》,白傅称之。《宫词》云:“故国三千里……”小杜守秋浦,与祜为诗友,酷爱祜《宫词》,赠诗曰:“如何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张祜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杜牧赏之,作诗云:“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故郑谷云:“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薇。”诸贤品题如是,祜之诗名安得不重乎?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衷情苦韵。
明·徐献忠:“(张祜)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唐诗品》)
清·宋顾乐:“《何满子》其声最悲,乐天诗云: ‘一曲四辞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此诗更悲在上二句,如此而唱悲歌,那禁泪落!”(《唐人万首绝句选》)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宫体请诗,实皆浅淡,即“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亦甚平常,不知何以合誉至此!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一气奔注。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何满子》其声最悲,乐天诗云:“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此诗更悲在上二句,如此而唱悲歌,那禁泪落!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2
作者简介:
张祜(约792—854年),唐朝诗人。字承吉,郡望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即寓居姑苏(今江苏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820年)秋,令狐楚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三百首,然为权臣所抑。长庆三年(823年),曾至杭州谒白居易,与徐凝争首荐,不欢而归。曾屡辟使府,转徙于徐、许、池、魏博、宣城等地。晚至淮南。爱丹阳曲阿(今江苏丹阳)地,遂隐居以终。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亦有所讽谏。又以宫词著名。有《张承吉文集》。《全唐诗》编其诗二卷,收录其诗作366首。(《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