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①

  李攀龙,(1514~157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为顺德(今河北邢台)知府,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按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领袖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以致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

  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也有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模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聱牙戟口,也无甚佳作。

  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鸥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甕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甕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象,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写得还较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中“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句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著议论,而一切著议论者皆在其下”(《明诗别裁集》)。著有《沧溟集》30卷。

为您推荐

三国志平话①

  三国志平话,讲史话本。元代刊行,作者不详。三卷。叙述蜀、魏、吴三国争雄故事,具有鲜明的贬曹(操)褒刘(备)倾向。其情节起于司马仲相阴间断狱,终于诸葛亮病亡。夹杂不少民间传说,文字亦较粗率,但对于了解三国故事的..

唐寅①

唐寅:《事茗图》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之家,..

列朝诗集①

  《列朝诗集》,中国明诗选集。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编著。选录明代278年间的诗作,共81卷,入选诗人1600余家。该书是仿元好问《中州集》而纂集的,旨在以诗存史,保存一代文献。所选作品一般为诗人的代表作。作者..

萨都剌①

马致远①

  马致远(约1250—约1324年),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仕途不得志,后归隐山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著有杂剧15种,今存《破幽梦孤雁汉..

关汉卿①

关汉卿画像 关汉卿《救风尘》(明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关汉卿,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载,“关汉..

中原音韵①

《中原音韵》(中华书局影印讷庵本)  《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音乐论著。作者周德清,字挺斋,江西高安人。元代音韵学家。此书版本甚多,《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以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刻影印本为底本校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