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645~714年),唐朝诗人,三次出任宰相。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安定县尉、长安县尉、三原县尉。因劝降岭南邕州、岩州一带(在今广西境内)的僚族叛乱有功,擢升李峤为给事中。因上疏为狄仁杰等人辨冤忤旨,被外放为润州司马,后被召回朝廷,担任凤阁舍人。圣历元年(698年)升任宰相,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长安三年(703年)再次拜相,担任文昌左丞、同平章事,不久又升任纳言(即侍中)。神龙神龙二年(706年),李峤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年(714年),遭到监察御史郭震的弹劾,他虽已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仍被贬为滁州别驾。后又被改任为庐州别驾,不久病逝于任上,终年七十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有文集50卷,今佚。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08首。
李峤是武后、中宗时期的文坛领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崔李苏杜),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深得时人推崇。他的文章善于隶事用典,讲求骈偶,辞采华美,堪称大手笔。开元名相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旧唐书》则称其文学为“一代之雄”。李峤曾作《杂咏诗》一百二十首,分为乾象、坤仪、居处、文物、武器、音乐、玉帛、服玩、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十二大类,各以一字为题,又称《单题诗》,一诗咏一物,如《日》、《月》等,句句用典,是诗歌的类书形式。这组《杂咏诗》在天宝六载(747年)已有张庭芳为之作注,后流传至日本,在平安时代成为贵族及士族阶层重要的幼学读物。李峤的诗作以五律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胡应麟把李峤的《侍宴甘露殿》与杜审言《早春游望》、陈子昂《晚次乐乡》、沈佺期《宿七盘》、宋之问《扈从登封》等并列为初唐五言律诗之最佳者。然而后世论者对李峤的诗作多持否定态度。
《中华经典诵读·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唐朝诗人,三次出任宰相。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二十岁考中进士。担任过安定县尉、长安县尉、三原县尉。因劝降岭南邕州、岩州一带(在今广西境内)的僚族叛乱有功,擢升李峤为给事中。圣历元年(698年)升任宰相,后二次拜相。有文集五十卷,今佚。诗作以五律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全唐诗》收录其诗作208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