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书影 《淮南子》书影,清光绪元年(1875)湖北崇文书局刻本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刘安子》,本名《鸿烈》,经西汉刘向校订后称《淮南》,《隋书·经籍志》始称《淮南子》。中国西汉初淮南王刘安集门客编撰的一部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近现代只流传内21篇。《淮南子》有汉代高诱、许慎为其作注。高诱注本尚存,清代孙冯翼征引各家注本辑《许慎淮南子注》一卷。通行本比较多,以清代庄逵吉校本较为精善。近代刘文典集诸家之精华作《淮南子集解》,此外还有张双棣的《淮南子校释》等。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淮南子》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子》的文辞着意雕琢、奇丽宏放,为后世所推崇。全书体系比较庞杂,糅合先秦儒、法、名、阴阳等诸家思想,不过中心是发挥老子思想,继承了汉初的黄老之学。在哲学上,《淮南子》阐明了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宇宙生成论和演化论,认为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提出了著名的“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的观点,指出形、气、神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历史观上,《淮南子》描述了社会发展的大致过程,主张礼乐法度要“与化推移”,反对“法古”、“循旧”,试图以经济生活来说明道德的起源。其历史观中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认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常与权、利与害、祸与福等相反相成。《淮南子》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是先秦至魏晋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体现了先秦道家审美观的基本要求,又有所修正和发展。在政治思想上,《淮南子》批判了先秦道家的消极无为思想,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想,认为“无为”不是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此,治理国家要根据人民的性情,施政之要在于去掉浮华、达到虚静,从而符合于道。在战争问题上,《淮南子》还对先秦以来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总结性论述。此外,《淮南子》保留了十分丰富的古代神话传说,为研究神话学、民俗学以及审美与艺术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淮南子》还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许多重要科学技术成果,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律历学、农学等。总之,《淮南子》一书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