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被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被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汉景帝时鲁恭王初好治宫室而坏孔子宅,得古《礼》五十七篇于坏壁之中,其中十七篇与《仪礼》相同,《奔丧》、《投壶》见于另外四十篇中,礼家将其录于《礼记》之中,得以流传,而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礼运》首段,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被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
阅读《礼记》: 《礼记》目录
为您推荐
《韩非子》,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集。《汉书·艺文志》著录55篇,与今本的篇数相同。由汉武帝时的光禄大夫刘向编定。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许多..
《九辩》,(英语:Nine Arguments),楚辞篇名。东汉文学家王逸定为宋玉作。关于《九辩》名称的意义,王夫之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
楚辞诗意画——湘君湘夫人图轴(文徵明) 楚辞,中国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这一名称,按其本义来说,是指楚人或楚地的歌辞的意思,表明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
《毛诗正义》,《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唐代贞观十六年(642)孔颖达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
《毛诗故训传》,(英语:Mao Heng's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Songs),《诗经》研究著作。简称《毛传》。共30卷。作者说法不一:一说毛亨作。毛亨生于中国秦汉间,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或谓西汉鲁(今山东曲阜)人。一说毛..
薛道衡(540—609年),隋朝大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阳(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入隋官至司隶大夫。后为隋炀帝所杀。少孤,好学。北齐武平年间即有诗名。和卢思道齐名,在隋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虽未摆脱六朝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