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篇小说。梁晓声作。发表于《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作品描写一群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知识青年,主动立下“军令状”,越过恐怖的“鬼沼”,开发“满盖荒原”的动人业绩,歌颂这群忠诚的富有历史责任感的男女青年“埋骨何须故土,荒原处处为家”的带有悲剧色彩的献身精神。作品通过“我”对当年亲身经历的深情回顾,描述了人与大自然的对立;左倾思想与人的情感本性的矛盾和爱情纠葛,刻画了为开发北大荒而贡献了青春生命的副指导员李晓燕、“摩尔人”王志刚与“我”的妹妹梁姗姗等知识青年的感人形象,说明他们虽受左倾思想的束缚,而高尚的情操仍然有着耀眼的闪光。作者以长期知识青年生活的体验,准确地刻画了人物心理,生动感人。(2)小说集。梁晓声着。百花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收作者近作《荒原作证》等16篇,取材于北大荒知识青年的生活,显现了悲壮的基调。
为您推荐
(1)短篇小说。梁晓声作。发表于《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作品描写一群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知识青年,主动立下“军令状”,越过恐怖的“鬼沼”,开发“满盖荒原”的动人业绩,歌颂这群忠诚的富有历史责任感的男女青年“埋骨何..
【介绍】: 作家。曾用笔名郑越。1929年生于越南海防市,祖籍广东中山县。先后担任《新少年》总编辑,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编审,《科学大众》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
报告文学。张书绅作。发表于《鸭绿江》1979年5月号。描述了党的好女儿张志新的成长道路,同野心家、阴谋家作斗争的光辉事迹。张志新从小就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受到党的培养教育以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入党的第..
电影文学剧本。华而实编剧。发表于《电影创作》1981年3月号。描写名将蔡锷,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城里。袁世凯一方面派京都名妓小凤仙去刺探蔡锷的行踪,并设法涣散他的斗志;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拉拢蔡锷,以为自己复辟帝制的帮..
【介绍】: 小说作家。原名刘知侠。河南汲县人。1918年生。先后担任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辑创作部长、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山..
诗歌。舒婷作。发表于《诗刊》1979年第4期。在诗中,作者通过对“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等意象群体的否定,突出了寄寓着作者爱情及生活理想的橡树和木棉的形象,进而表达了作者对..